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断和持续肝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间断性和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并将其予以比较,结果表明,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粒体呼吸控制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间断性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参数无明显异常改变,提示间断性肝缺血有利于防护线粒体合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膈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并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7 年7 月至2018 年9 月接受右肝切除术的84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不同方案,分为两组:A组(n=45)采用常规引流方案,即术中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且肝癌切除后不常规对拢缝扎膈肌创面,膈下留置双套管一根;B组(n=39)采用改良引流方案,在留置膈下双套管之外,另外留置膈下单腔管一根。比较两组肝硬化情况、肿瘤大小、肝门阻断时间以及膈下积液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 A组较B组术后膈下积液发生率及微创穿刺率明显升高[60%(27/45) vs 7.7%(3/39),48.9%(22/45) vs5.1%(2/39),均P<0.01]。结论 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且不常规对拢缝扎膈下创面,留置双套管并附加留置膈下单腔管,能较好地预防术后膈下积液的发生;对于已形成的膈下积液,膈下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观察并评价间断性和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肝细胞和线粒体结构功能、肝组织内钙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改变的影响。实验大鼠分为持续阻断组、间断阻断和假处理组。结果表明;持续性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肝组织内钙和LPO含量均增高,SOD活性下降,细胞损伤较重。间断性缺血再灌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细胞损伤较轻。说明间断性肝缺血有利于保护肝细胞和线粒体功能,该效应与细胞内钙稳定和SOD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间断性和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断性和持续性肝缺血再灌注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孙经建张柏和吴孟超陈汉钱光相作者采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肝线粒体功能,以及肝组织内钙离子、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旨在比较间断性与持续性肝血流阻断对上述指标的影...  相似文献   
7.
严重而复杂肝损伤的外科治疗仍是外科领域内的一个棘手问题。大量失血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有效的控制出血是最关键的步骤。最近,肝移植在严重肝损伤后亦得到应用。本文首次报告1例严重肝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阻断组。阻断+川芎嗪组和假处理组。肝线粒体分离后以氧电极法测定其呼吸活性。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仨呼吸比率、磷氧比值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显著降低,应用川芎嗪能保持正常的线粒体功能。结论;川芎嗪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肝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肠恶性间质瘤属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种,同时伴肝转移者较为少见。因其原发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肝转移病灶影像学诊断困难,常有误诊,并延误病情。我科近期收治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小肠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1例,行同时性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提高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认识,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8例肝AM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检查及外科治疗。结果 8例中术前做出正确诊断者仅1例,其中4例误诊为恶性肿瘤,8例均获得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肝AML有其临床特点,CT或MRI亦具特异性。目前AML在术前常难做出正确诊断,与发病少、缺乏认识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性有关。该病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