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感染HBV后,可自身清除病毒或持续性感染,在成人感染者中有5%~10%不能清除病毒,导致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其造成肝损伤的程度不一,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进程不一、药物治疗的反应个体差异亦很大,宿主的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的这些临床转归起了关键作用。目前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2′-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与HBV易感性和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健康对照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和γ—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I、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I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H_5N_1对人类的威胁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遭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流行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8月发布《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建议的战略行动》[1],并向所有国家发出详细的行动指南。2005年10月6日在华盛顿召开防控禽流感国际会议达成共识:一是信息要透明,即要迅速和准确地报告疫情;二是要向受疫情影响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三是要与WHO紧密合作。禽流感全称是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由甲型流感病毒(见图1)引起的常见禽类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外膜血凝素抗原主要为H5和H72种亚型,对禽类具有高度致病性。H5N1亚…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HCV分子生物学属性的研究集中在对病毒复制、HCV基因及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方面。HCV基因治疗的发展是基于HCV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HCV为单链RNA病毒,包括5′非编码区(NCR)、核心区(C)及非结构区(NS) ,其中5′NCR中内核糖体进入基序(IRES)启动病毒基因翻译,NS3具有丝氨酸蛋白酶和解旋酶的功能,NS5B具有聚合酶的功能,在HCV复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HCV基因治疗的重要靶位点。所谓基因治疗是指将一种新的遗传物质导入患者细胞内并能给患者带…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人类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相关系进行综述,包括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16q24.3基因不平衡等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宿主遗传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涉及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探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与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长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HCV结构基因,构建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种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经体外细胞转染后,将具有表达功能的线性化表达元件采用显微注射法,直接导入1736枚小鼠受精卵,先后移入69只假孕母鼠输卵管。结果妊娠受体25只,产仔105只,成活57只。注射卵成仔率仅3.28%。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酶切及Southern杂交鉴定,获阳性首建鼠26只,注射卵首建鼠成功率仅1.50%。其中稳定表达型10只,诱导表达型16只。经与正常鼠交配,获F1阳性杂合鼠分别38只、20只。一个纯合子品系。结论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类HCV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HCV致病机制,HCV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最近研究表明,β-L-核苷类似物的β-L-2′脱氧核糖3′位上的羟基是特异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键;LdT能选择性和特异性地强效抗HBV,使用方便,安全,联合其他β-L-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效果更佳,本文对此类抗病毒药的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1b型HCV F蛋白及Core蛋白,建立F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F蛋白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抗原性作相关研究.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HCV感染者血清中获得Core蛋白编码基因,在第42位和144位人工增加或减少1个核苷酸,使其读码框移位,利用多重PCR技术拼接获得全长F蛋白的基因序列,分别构建编码F和Core蛋白的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人大肠埃希菌BL21中,加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CV Core和F蛋白.应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树脂纯化蛋白,并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免疫原性.建立ELISA检测方法对1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巾抗F蛋白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含HCV F蛋白、Core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克隆,表达纯化获得的HCV F蛋白和Core蛋白,Western印迹法鉴定并确定其特异性.1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巾抗Core和抗F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93%和65%,而40例HBV感染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反应阴性.结论 F蛋白在HCV自然感染中有表达,并能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其生物学功能及在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人类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16q24.3基因不平衡等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宿主遗传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涉及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