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我国常见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参照国外发展成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实验证实在我国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yadA^ 、virF^ 占562%;ail^ 、ystA^ 、ystB^-、yadA^-、virF^-占25.6%;其他型占18.2%。结论通过实验证实在我国引起感染暴发和流行的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ail^ 、ystA^ 、yadA^ 、ystB^-、virF^ 型,很少部分的ail^ 、ystA^ 、ystB^-、yadA^-、virF^-根据以前的资料被认为是毒力质粒丢失的结果,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医生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实验室确诊的志贺菌病人感染的符合率,探索影响符合率的因素,分析提高菌痢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症状.方法 对连续4a的监测点上报的7~8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省监测点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符合率为25.49%,漏诊率5.81%,睢县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均高于郑州市;痢疾病人有轻型化特征,分析病人的大便性状,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较高意义;病原菌分类福氏菌为优势菌群,占95.37%.结论 以临床和实验室相结合的菌痢主动监测体系是"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对判断菌痢的实际发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出E.coli O26:H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 O26:H11。方法 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 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 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合NCCLS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血清凝集反应中O26抗原和H11抗原都呈强凝集,且不自凝;生化反应呈现大肠杆菌的典型反应;rfp O157基因、stx1基因和stx2基因均为阴性,hlyA基因和meA基因为阳性;Vero细胞毒性试验阴性;ESBL,试验阳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结论 该株E.coli O26:H11为一不产类志贺氏菌毒素的菌株,但ESBL阳性,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blaCTX-M-14基因;接合实验、质粒复制子分型分析质粒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分型。结果 blaCTX-M-14基因的阳性共26株。多数菌株(42.3%,11/26)含有F型质粒,且多具有可转移性。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为ST131(30.8%,8/26)。仅有4株菌能在环境或大便标本中找到同源株。多数菌株(61.5%,16/26)blaCTX-M-14基因环境均具有相同的模式:上游有ISEcp1,同时下游有IS903。结论 blaCTX-M-14基因可通过医院环境或体内移位获得,但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可能与其编码在F型质粒上及其基因环境中存在ISEcp1和IS903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查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方法 对从河南省睢县分离到的3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以及与HEp-2细胞(MOI: 100)作用10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分析。同时比较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Citrobacter freundii 74)、CF72(Citrobacter freundii 7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 coli,EA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2348/69和HB101的黏附和细胞毒性差异。结果 1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18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黏附性,黏附指数100;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和CF65(Citrobacter freundii 65)具有强的黏附性。与HEp-2细胞作用10 h后,除了CF74(24.4%),其余的35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低的LDH释放量,LDH释放量与阴性对照HB101(5.02%)相似。说明除了CF74,其余的弗氏枸橼酸杆菌不具有细胞毒性。CF74具有和EAEC042一样的聚集性黏附类型,并且 CF74引起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CF72、2348/69和HB101(P0.01)而低于EAEC17-2。结论 作为潜在的致病菌,CF74具有强的黏附性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的导针定位系统。方法设计一种术中可透视可调节的空心钉导针定位器,在导针置入前即可评估其进针点和方向,以使导针在股骨颈内合理分布。在股骨颈标本中分别采用徒手导针定位(徒手定位组)、普通导针定位器定位(普通定位组)及新型导针定位器定位(新型定位组)下行3枚空心钉内固定。比较3组的重复置钉率、股骨颈标本截面中孔距间面积比、正侧位X线片中螺钉相互平行度及骨折内固定标本最大垂直承重载荷。结果新型定位组孔距间面积比(0.11±0.03)大于普通定位组的(0.10±0.03),普通定位组大于徒手定位组的(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徒手定位组正、侧位X线片中螺钉相互平行度[(1.47±0.46),(2.78±0.47)]均大于普通定位组[(0.61±0.84),(1.19±0.55)]和新型定位组[(0.48±0.63),(0.9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普通定位组与新型定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定位组重复置钉率(133±37)%小于徒手定位组(344±109)%和普通定位组(26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徒手定位组与普通定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最大承重载荷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股骨颈空心钉导针定位器克服了传统导针定位的不足,可为螺钉提供准确、快速的导针定位。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发传染病EHEC O157:H7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宿主带菌状况、食品污染程度及志贺毒素(stx)基因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河南省监测点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粪便,水和肉食品等标本分离EHEC菌株,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菌株rfbO157、rfbO111、hlyA、eaeA、stx2和stx1等毒力基因和突变基因。[结果](1)从腹泻病人、家畜、家禽、食品、水、蜣螂和苍蝇中均分离出EHEC菌株共275株,总分离率7.88%;其中O157︰H7菌株为232株(84.36%),携带stx2基因EHECO157︰H7菌株88株(37.93%);非O157︰H7菌株43株(15.64%)。(2)宿主动物中羊带菌率最高(6.96%),是河南省EHEC最主要宿主动物;多重PCR检测出8种不同毒力基因组合型,主要为rfbO157 、hlyA 、eaeA 、stx2 组合。stx2变种毒素GK探针检测出3种毒素变种杂交带型,其中stx2原毒素 stx2vha型占7.4%,stx2vha型的占72.2%,未知新杂交带型占20.4%。(3)EHECO157︰H7菌株可分为9个PFGE型,自羊、牛、鸡和蜣螂和腹泻病患者中分离的携带stx2vha菌株同属一个PFGE型。(4)144株不携带志贺毒素的O157菌株中发现O157︰H38、O157︰H42和O157︰Hund(未确定型)新菌株。[结论]河南省家禽、家畜中普遍携带EHECO157︰H7大肠杆菌,羊是最主要的宿主动物;EHECO157︰H7为我省优势菌型,其毒素基因型为stx2-eaeA-hlyA并以stx2vha亚型为主。EHEC在外环境中污染严重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传播,家畜、家禽携带stx2 EHECO157︰H7率的高低与EHEC人群感染发病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复合异种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骨缺损一直是矫形外科的一大难题。自体骨是公认的理想植骨材料 ,但患者要遭二次手术的痛苦 ,且其数量有限。异体骨的来源受限 ,并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异种骨来源广 ,价格低 ,可避免使用异体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但移植后发生的剧烈免疫排斥阻碍了异种骨移植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成骨物质研究的深入 ,诞生了复合异种骨。本文就目前异种骨材料与骨诱导成骨物质复合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异种骨材料的概述1.1 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刘玮[1] 等首次发现皮质骨抗原性主要位于骨细胞和哈佛氏管内皮上 ,而骨基质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诊治的128例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70例(锁定钢板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8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28例均获得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可靠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骨折情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合理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