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淀粉酶升高在既往已有研究报道。对于血淀粉酶变化趋势的规律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血淀粉酶变化趋势及对于血淀粉酶升高峰值延迟原因的探索。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连续入组阜外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个月至6岁)血淀粉酶升高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的180名患儿。按照血淀粉是否在48 h内达峰值,分为两组,正常达峰组和延迟达峰组,比较两组在人口学基本特征、体外循环时间、先天性心脏病种类、手术方式、重症监护时间及有创呼吸机时间等的差别。探索血淀粉酶高峰延迟的影响因素。对于血淀粉酶峰值延后的因素探索采用logistic回归。 结果 血淀粉酶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人口基本学特征、阻断时间、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乳酸最高值水平、淀粉酶最高值水平、呼吸机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淀粉酶峰值在术后48 h后出现组右心病变的比例较高(P<0.01),有更长的转机时间(P<0.01),相对更长的ICU时间(P<0.01)。右心病变为术后淀粉酶峰值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右心病变是血淀粉酶术后48 h仍处于上升趋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术后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规律及临床预后。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PICU收治的160例先心病重症患儿,于术后当日、1日、2日、3日应用间歇测热法测定REE。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高压组(n=50)和非肺高压组(n=110),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能量需求及预后情况。结果 160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6月(5~72月),男86例,女74例,中位体重12.5 kg,中位身高93 cm,体重指数14.89 kg/m2,身高别体重Z值(WHZ)平均值为-0.56±1.5,年龄别体重Z值(WAZ)平均值为-0.85±1.42,年龄别身高Z值(HAZ)平均值为-0.81±1.61。根据先心病手术复杂及风险分级(RACHS-1分级),2级42例,3级105例,4级13例。中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2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24 h,ICU住院时间4 d。55例拔管后给予无创持续正压通气/高流量通气支持,11例二次气管插管,8例延迟关胸,6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高危血栓风险先心病儿童在术后阿司匹林初次使用前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探讨此类人群血小板聚集率的基础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药物效果正确评价提供前期基础。 方法 纳入对象为2020年4月~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住院手术的所有先心病儿童,具有高危血栓风险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在其手术后阿司匹林初次使用前进行血小板聚集率(PAG-AA)测定,了解此类人群的血小板基础聚集率状态。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满足入选条件进行基础PAG-AA检测患者共196例(男,116),年龄13个月(12天~6岁),体质量(10.2 ± 4.9)kg。基础状态的PAG-AA中位值为20.7%(1.3%~86.5%),其中67.3% PAG-AA均处于低下状态(<55%),47.9% PAG-AA处于严重低下状态(≤20%)。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基础PAG-AA显著低于非体外循环患者(31 ± 27 vs. 58 ± 28,P<0.05);体外循环术后3天内检测者显著低于3天后检测者(26 ± 26 vs. 49 ± 26,P<0.01);紫绀病人显著高于非紫绀病人(39 ± 27 vs. 26 ± 26,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与否以及术后检测时间是影响先心病儿童基础PAG-AA检测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紫绀并无显著影响。 结论 高危血栓风险先心病儿童在术后阿司匹林初次使用前血小板聚集率的基础值波动范围较大,但大多数均位于正常值以下,严重低下者占比近50%。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行体外循环以及术后检测时点。体外循环术后3天内PAG-AA显著减低,是否紫绀对基础状态测定值无显著影响。评价阿司匹林的药物效果应该以体外循环影响基本结束后的PAG-AA结果为参考基准,建议以手术3天后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高危血栓风险先心病儿童为对象,针对阿司匹林治疗反应多样性及近远期血栓发生率仍较高的问题,评价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目标导向的阿司匹林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固定剂量的给药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注册研究(ChiCTR2000036446)。纳入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所有行先心病手术并且需要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6岁内患儿。所有入组患儿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固定剂量组3 mg/(kg·d)和剂量调控组。剂量调控组在3剂和6剂阿司匹林后分别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AA)检测。对3剂后PAG-AA>20%者,阿司匹林加量至6 mg/(kg·d); 6剂后PAG-AA仍>20%者,联用氯吡格雷0.2 mg/(k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包括死亡在内的累计血栓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阿司匹林反应低下、血栓事件与出血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接受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3 mg/(kg·d),1次/d]连续3剂后,不同个体的PAG-AA存在较大差异。剂量调控组通过增加阿司匹林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危重状态的识别及针对危重状态的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的收治新生儿手术患儿60例,其中53例接受手术治疗,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手术新生儿中位年龄14 d,男37例,女16例.以术前出现危重状态分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53例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6.
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新的纪元。但是由于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选择性作用于肿瘤血管,也带来了临床试验中重要的临床安全问题—其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通过对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可能产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及发生机制的分析,提出如何正确应对血管靶向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血管毒性作用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郑林  周宇子  王澎  曾敏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4):421-4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 方法 收集从阜外医院PICU入组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行小儿外科手术先心病新生儿53例,及未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共60例。未手术的7例中,5例自动出院,2例患儿院内死亡),接受手术的新生儿中位日龄为14天,男性37例,女性16例。以14 d分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年龄14 d以内(含)新生儿27例,年龄14 d以上新生儿2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前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344 ± 0.428 vs. 3.631 ± 0.622)kg,对比术前转入ICU调整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16 vs. 11),对比术前出现危重状态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9 vs. 5)。临床预后对比,年龄14 d以上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年龄14 d以内组(318 ± 330 vs. 156 ± 167)h(P<0.05);ICU住院时间方面,14 d以上组明显少于14 d以内组新生儿(20 ± 17 vs. 11 ± 6)d(P<0.01);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延迟关胸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新生儿年龄是否大于14天与院内死亡率、 渗漏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延迟关胸等方面无明显相关,危重先心病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无相关,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推迟危重状态出现时间的ICU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先心病术后早期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连续纳入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术后恢复室接诊患儿,共纳入80例,分为非体外循环组19例,体外循环组61例。为更好的研究SVR在不同疾病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组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组(40例)及紫绀型组(21例)两个亚组。记录返回PICU即刻的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术前术中数据等,总结分析SVR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较,体外循环组的体质量、身高、术前血氧饱和度、术后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均下降(均P<0.05);与非紫绀型先心病组相比较,紫绀型先心病组术前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CPB时间增加、术后LVEF值下降(均P<0.05)。体外循环组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患儿明显减低[(1357±299 )vs. (1129±330),P<0.01],进一步比较体外循环各亚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的SVRI,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无明显差异,而紫绀型先心病术后患儿SVRI明显减低(P<0.01)。体外循环组组内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减低(P<0.01),同时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C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升高(P<0.01),紫绀组患儿术后SVV虽较非紫绀型患儿升高,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示术后SVRI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25.079,P<0.05),与体外循环时间呈负相关(r=?2.831,P<0.05)。 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可维持基本正常水平,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外周血管阻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增加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风险。体外循环术后患儿SVRI主要受体质量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体质量越低、体外循环时间越长,术后其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会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CPUS)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术后机械通气脱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婴儿109例,平均年龄(0.70±0.25)岁,平均体重(7.48±1.49)kg.达到临床脱机标准后进行心肺联合超声检查,记录肺超声评分、左心室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肺联合超声(CPUS)在法洛四联症(TOF)婴幼儿围术期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一期根治手术治疗的TOF患儿54例.于术后2 h进行CPUS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肺超声评分,残余室间隔缺损,瓣膜反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