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非韦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艾滋病免费二线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中心2013-2017年间使用免费二线药物抗HI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该类患者的比例,分析选择二线药物的原因。结果:筛选出使用二线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262例,占同期HIV感染治疗者7.0%,至2018年12月病毒抑制率96.9%,CD4+T细胞均值(334.5±225.6)个/μL。按初始抗病毒治疗即选用二线药物和由一线药物转换为二线药物分两类,分别有63例(24.0%)、199例(76.0%)。初始选择二线药物因素有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0.8%)、生育需求(20.6%)、肝功能异常(12.7%)、过敏体质(9.5%)、药物间相互作用(DDI)(6.3%);一线药物转换的因素有药物毒副反应(47.8%)、耐药(28.1%)、免疫重建不良(13.6%)、生育需求(8.0%),DDI(2.5%)。因耐药导致转换二线药物者病毒学抑制率达100%;因免疫重建不良更换二线药物者CD4+T细胞值(209.1±167.5)个/μL较更换方案前[(123.2±62.7)个/μL]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二线药物使用合理,但总体使用者偏少,需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对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及存在DDI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1984年1~12月我们对43例过敏性紫癜(AP)患者发病初期应用了潘生丁作预防性投药,对防止肾损害,取得初步效果,兹报告如下。观察对象与方法入院确诊为AP患儿43例为观察组,年龄2~14岁,平均9.3岁,男23,女20例。来院后尚无肾损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潘生丁3~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 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者ART前、治疗1年、治疗2年时血脂异常率分别为61.4%、61.5%、63.7%,虽总体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LDL异常率逐渐升高,HDL异常率逐渐下降(P均0.05)。LDL检测值亦从治疗前的(2.44±0.68)mmol/L升高到治疗1年时(2.89±0.79)mmol/L,2年时(3.20±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患者ART 2年时TC、LDL升高程度较18~40岁的患者明显(P均0.05),体重指数≥24患者TG、LDL升高程度较体重正常的患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EFV为基础的初始ART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LDL,其异常发生率及其检测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了解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部分病人不能产生HCV-IgG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HIV/HCV合并感染者资料,分析合并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统计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阴性发生率,分析其HCV-IgG阴性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3 013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中合并HCV感染192例(6.37%);合并感染HCV者的HIV病毒载量[(4.97±0.89)log拷贝/mL]低于单纯HIV感染者[(5.15±0.81)log拷贝/mL](P0.05);合并感染者中吸毒人数的比例(64.06%)高于单纯HIV感染者(0.92%)(P0.05)。合并感染者中13例(6.77%)HCV-IgG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HCV-IgG阴性组较阳性组年龄偏大(P0.05),HCV-IgG阴性组通过性途径导致感染所占比例(92.31%)高于阳性组(31.8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性途径导致合并感染者出现HCV-IgG阴性的风险,为通过静脉吸毒途径导致感染者的52.669倍。结论重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静脉吸毒是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合并HCV感染可能抑制HIV复制;年龄、传播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者产生HCV-IgG的危险因素,其中性传播为影响HCV-IgG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归仁合剂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测其海马、额叶、下丘脑神经元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上丝裂原活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MEK1)蛋白表达量。方法:150只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归仁高、中、低剂量组(7,3.6,1.8 g·kg-1·d-1),阳性药组(舍曲林4.5 mg·kg-1·d-1和苯甲酸雌二醇0.01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ih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成抑郁模型。观察其行为学指标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额叶、海马、下丘脑中p-MEK1,MEK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食欲、活动能力、兴趣等明显降低,额叶、海马、下丘脑细胞内的p-ME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参归仁合剂能改善抑郁模型组体重、食欲、活动能力、兴趣等行为学指标,抑郁模型组额叶、海马、下丘脑细胞内的p-MEK1,MEK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参归仁高、中、低组额叶、海马、下丘脑细胞内的p-MEK1,MEK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尤其以参归仁中、低组增加较为明显(P0.01)。结论:参归仁合剂能改善产后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调ERK1/2信号通路p-MEK1,MEK1的蛋白表达量,且中、低组效果显著,提示该药作用机制为调控ERK1/2通路并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HIV感染/AIDS患者合并初治菌阴与菌阳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HIV感染/AIDS合并初治菌阴肺结核99例及菌阳肺结核18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感染/AIDS合并菌阳肺结核组(菌阳组)的首诊延迟率、诊断延迟率(68.1%,88.8%)明显高于HIV感染/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组(菌阴组)(48.5%、83.8%),且首诊延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阴组的卫生系统延迟率(56.6%)高于菌阳组(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组咳嗽、体重下降明显高于菌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阳组3个肺野以上受累率(53.7%)明显高于菌阴组(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阳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下降率(72.9%、85.1%)均较菌阴组(65.6%、74.7%)明显,白蛋白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组合并肺外结核的发生率(67.7%)高于菌阳组(51.1%),且菌阴组结核性脑膜炎占比(26.3%)亦明显高于菌阳组(11.2%),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联合使用艾博韦泰(ABT)的ART方案用于晚期艾滋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联合使用ABT治疗的晚期艾滋病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特征,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后续更换为不含ABT的方案后抗病毒疗效。结果 收集182例联合使用ABT进行ART的艾滋病患者,156例(85.7%)合并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126例(69.2%)合并脏器功能损伤或慢性基础疾病。平均使用ABT(35.2±9.7)天HIV RNA(2.5log10 copies/mL)较基线显著降低(Z=-7.898,P=0.000),下降了3.1 log10 copies/mL,CD4细胞(113个/μL)较基线显著升高(Z=-4.650,P=0.000),增长了57个/μL;用药期间未发生ABT相关不良事件。停用ABT后60.2%(50/83)转换为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三药方案,37.3%(31/83)转为含NNRTI的方案,治疗1年73.5%的患者HIV RNA<50 copies/mL,CD4细胞(157.0个/μL)较停用ABT时显著升高(Z=-1.947,P=0.049);治疗2年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NGS)在艾滋病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艾滋病合并CNS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3例艾滋病疑似CNS感染并行脑脊液mNG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检查结果,计算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影响患者病毒核酸转阴的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2月6日—3月9日收治的确诊为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统计核酸转阴时间,分析影响核酸转阴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COVID-19确诊病例104例,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12~86岁,平均(49.9±15.5)岁,从出现临床症状时间点计算,出现临床症状—就医平均间隔时间为5.5 d。,核酸转阴所需时间(19.8±7.7) d,其中32例(30.8%)<14 d转阴,72例(69.2%)≥14 d转阴,其中14例(13.5%)于 ≥28 d转阴。单因素分析显示核酸≥14 d转阴组从出现临床症状—就医的时间间隔(6.7±4.4) d长于<14 d转阴组(2.6±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肺部细菌感染(25例,34.7%)、肺部病灶超过三个及以上肺叶(36例,50.0%)、重型患者占比24例(33.3%)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均高于<14 d转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出现症状到就医的时间间隔及肺部病变累及三个及以上肺叶占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感染者就医及时性、合并肺部细菌感染、肺部病灶范围广泛、临床分型及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影响病毒核酸转阴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就医及时性及肺部病灶范围是影响核酸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