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6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1 系统环境1.1 网络布局 在业务大楼和检验大楼分别设置主控机房和辅助机房,将网络设备置于机房内集中式管理,主、辅机房之间通过地埋4芯多模2根光纤连接,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形连接。网络速率为100MB,各工作站独占10MB,在82个办公室内设置110个信息接入点,主要节点配备了3台UPS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断电时仍能连续工作。为安全起见,主域控制器的服务器配备了2个9.1G镜像硬盘(RAIDI),作为备份域控制器的服务器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治疗电击伤心肺复苏后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杨  楼燕凤 《淮海医药》2003,21(1):49-49
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女 ,35岁。在工作中被 380 V电击伤 ,心跳呼吸骤停约 2 0 min,现场心肺复苏成功 ,急送当地医院抢救 ,经 1个月的积极治疗 ,病情无明显变化而来我院。入院时 ,患者呈昏迷状态 ,气管切开。 T:38.6℃ ,P:88次 / min,BP:12 5 / 75 mm Hg,头颅 CT:脑组织弥漫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采集及冻存方法。方法18例病例中,恶性淋巴瘤16例(NHL14例,HD2例),睾丸肿瘤2例。病人行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经程序降温仪降至-80℃后,冻存-196℃液氮。冷冻前及解冻后分别行MNC计数和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结果动员后外周血WBC及MNC总数明显增加,与动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冷冻前后,MNC计数,CFU—GM集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联合化疗加小剂量G—CSF动员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冷冻保存APBSC及复苏过程对细胞损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吴杨  李军 《环球中医药》2012,5(2):96-100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方药对盆腔炎大鼠模型病理组织学及免疫学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机械损伤加混合细菌法建立盆腔炎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学改变及血清C3、C4、TNF-α、IL-2的浓度变化.分组方法:空白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损伤内膜,正常饲养;模型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正常饲养;早期干预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第2天灌胃给药;常规治疗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第15天灌胃给药.给药方法:按体表面积公式计算药量,每日给药一次,药量为3.96 g/kg,均给药14天.指标检查方法:TNF-α、IL-2:ELISA法;C3、C4:免疫比浊法.结果 肉眼观察:早期干预组子宫形态基本正常,结构较清晰,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光镜下观察:早期干预组子宫内膜腺体结构较对照组清晰,间质分布较均匀;其大鼠血清C3、C4、TNF-α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的IL-2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药早期干预可有效抑制炎性子宫组织水肿及内膜腺体扩张,促进受损组织与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恢复,但尚不能明确此方药对盆腔炎大鼠模型IL-2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β防御素2(BD2)融合血管内皮钙粘附素(VE-Cadherin)胞外段重组质粒,以期探讨其免疫后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PCR扩增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以连接肽连接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通过重叠PCR构建融合分子。将所得三种片段插入到pSecTag2B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T26肿瘤细胞,RT-PCR检测其表达。取转染COS细胞后的上清液做趋化实验,检测融合分子对树突状细胞(DC)的趋化作用。所得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皮下植入包裹CT26肿瘤细胞的藻酸盐微球,检测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测序证实三种质粒构建正确,能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BD2融合重组质粒和未融合的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的上清液趋化DC的能力相近(P>0.05)。与其余各组质粒免疫相比,融合重组质粒免疫后能够显著抑制藻酸盐微球中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P<0.01)。结论BD2融合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后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后能在体内有效地打破机体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上穹窿结膜下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NOSPECSⅡ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就诊的以上睑退缩为主要体征的甲状腺相关眼病NOSPECSⅡ级患者50例。其中40例为单眼发病,18例为双眼发病。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上弯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1次/周,连续7周。第二组上穹窿结膜下注射同时口服强的松。第三组单纯口服强的松。于治疗前、第7周、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记录患者睑裂高度、上睑退缩量、CAS积分、泪膜破裂时间。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于治疗第7周睑裂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变小(t=8.29,t=8.67,P<0.01),第三组于治疗3月时睑裂高度较术前显著变小(t=8.15,P<0.01),治疗后第6个月第一组和第二组睑裂明显小于第三组;第一组、第二组于治疗第7周上睑退缩值明显下降(t=7.50,t=9.11,P<0.01)。第三组于治疗3个月时上睑退缩值较术前明显下降(t=8.55,P<0.01),治疗6个月时三组上睑退缩值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在治疗7周后较治疗前CAS积分均有明显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t=12.11,t=15.55,P<0.01)。组间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组于治疗后3个月BUT延长(t=4.42,P<0.01),且随着时间推移BUT逐渐延长。第二组、第三组于治疗第7周BUT延长(t=4.48,t=5.23,P<0.01),于治疗后6个月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穹窿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疗法与注射联合口服强的松法均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症状和上睑退缩的体征,且第一种疗法较第二种疗法全身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京津冀地区团队,为该领域学术传承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筛选出京津冀地区文献。以文献题录中作者间的合著关系为切入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团队学术经验总结和梳理,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共筛选出378篇文献,挖掘出京津冀地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7个主要团队,分别以李光荣、肖承悰、韩冰、柴松岩、金季玲、吴中朝、杜惠兰为学术带头人。结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较好地挖掘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名家传承团队,寻找关系网络中的核心人物,梳理名老中医传承脉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6年12类食品中分离的22株Lm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抗生素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2株Lm分为5种血清型(以1/2c、3a血清型为主);19种毒力基因携带谱(T1~T19),毒力基因阳性数为6~12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分为8个序列型(ST)(包括7个新型STA1~STA7),STA3为主要型别;分为17种PFGE带型,其相似系数为63.5%~100.0%,PTⅠ为主要PFGE带型。结论 昌平区食源性Lm以1/2c、3a血清型为主,STA3为主要型别,PTⅠ为主要PFGE带型,其毒力基因的携带具有差异性,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株,为食源性Lm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 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 237例,死亡1 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 -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 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 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 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 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 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2019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9年湖北省HFRS的疫情资料和鼠监测资料,开展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湖北省2005~2019年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5~7月、11月至次年1月,2016年以后病例数上升明显,病例以男性、农民为主,35~69岁人群占79.93%,其中60岁及以上的占27.75%(1354/4879)。2019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为潜江市(6.21/10万)、天门市(4.01/10万)、荆州市(3.01/10万)、仙桃市(2.28/10万)和荆门市(2.04/10万)。发病率和鼠密度呈正相关(r_s=0.57,P<0.05)。结论近年来湖北省HFRS疫情有所回升,应重点关注潜江市、天门市和荆州市等江汉平原地区和60岁及以上人群,开展"监测、健教、灭鼠、免疫"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