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福建省劳动力(0~59岁)伤害死亡动态和主要死因,为劳动力人群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福建省劳动力意外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福建省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累计报告劳动力人I=I伤害死亡17350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0.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56/10万;伤害死亡累计减寿664603人年,年均粗PYLL率为4.31‰,标化PYLL率为4.44‰。标化死亡率2011年最低,2012年最高;标化PYLL率2009年最低,2012年最高(P〈0.01);中年劳动力标化死亡率高于其余类型劳动力,男性高于女性;标化PYLL率壮年劳动力高于其余类型劳动力,男性高于女性;各种伤害死因中,2008~2012年平均标化死亡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交通事故(5.18/10万)、溺水(1.34/10万)、摔落和跌倒(1.04/10万),平均标化PYLL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交通事故(1.85‰)、溺水(0.48‰)、摔落和跌倒(0.37‰)。结论交通事故是目前福建省劳动力人群伤害死亡的首位死因,壮年、中年男性是伤害防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福建省入境人员14 d以上首次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占比、主要特征、原因及传播风险,为入境人员隔离管理措施及防控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省入境人员中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按入境-首次检出阳性时间,比较14 d内检出和14 d以上检出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分析14 d以上首次检出阳性的原因及传播风险。结果 福建口岸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入境人员的新冠感染率为2.63‰(1 141/43 3600);感染者中14 d以上检出者占9.1%(104/1 141),其中103例首次检测阳性时Ct值(阈值循环数)均≥28,考虑复阳可能性大;1例Ct值为21,经综合调查分析为集中隔离点感染。结论 入境14 d以上后首次检出阳性的原因要根据Ct值检测和境外感染史等综合判定,若Ct值≥28特别是≥35,则复阳可能性大,反之则要考虑集中隔离点感染等其他因素;福建省入境人员14 d以上首次检出新冠阳性主要原因是复阳,传染性弱,未造成续发感染;仅1例为集中隔离点感染,提示除复阳因素外,例如集中隔离点感染、采样检测等环节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及时发现全国青运会举办期间传染病防控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判断疫情态势,提出风险建议。同时为福建省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类似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评估方法。方法采用专家会商法和德尔菲(Delphi)法,开展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采用风险分值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风险水平高的危险因素为病因威胁,其主要来源是肠道微生物威胁和自然疫源微生物威胁;风险水平中等的危险因素为人群脆弱性和卫生资源,其主要来源是人群聚集情况和疾病早期识别能力。结论在分析福建省近五年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影响因素、已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专家会商,认为第一届青运会举办期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水平为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柴油车尾气颗粒对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方法 从孕鼠妊娠起经腹腔注射从某交通繁华路段收集的柴油车尾气颗粒,按高剂量7.4mg/(kg·d)、低剂量组(4.4/(kg·d)和二甲亚砜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高剂量组非存活胎鼠发生率(23.8%)和活胎鼠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9.8%)均高于对照组;高低剂量组均出现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厦门市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3.4.3软件对2013-2017年厦门市日平均本站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资料和日手足口病发病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厦门市2013-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36 464例,发病数呈上升趋势(F=40.359,P=0.008)。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手足口病发病呈正相关(r>0),日平均本站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呈负相关(r<0)。在滞后0~5 d的情况下,日平均本站气压>1 005 hPa时,随着气压的增高,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发病风险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而减弱;气压为1 017 hPa滞后0 d时发病风险最高(RR=1.14,95% CI:0.67~1.94)。相对湿度>95%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滞后时间分布在0~10 d,以第4、5天最为明显,相对湿度为100%滞后5 d时发病风险最高(RR=1.32,95% CI:1.02~1.71)。>28℃和<8℃时对手足口病发病都是危险因素,但滞后时间不一致,低温时滞后15~20 d相对危险度最高,而高温时滞后时间主要分布在5~15 d,以日平均气温28℃滞后4 d发病风险最高(RR=1.10,95% CI:0.94~1.29)。日照时数较长时(>12 h)滞后0~3 d对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危险性,其中日照均数13 h滞后0 d发病风险最大(RR=1.20,95% CI:1.05~1.36)。结论 日平均本站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考虑纳入手足口病预警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装备现况,为建设卫生应急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自评,调查省、市、县三级的4类卫生应急装备的配置现状。结果福建省医疗救援类、传染病类、中毒类及核辐射类应急装备平均达标率分别为53.1%、22.0%、11.2%和14.0%;省级医疗救援类、传染病类和中毒类的应急队伍装备平均达标率均高于市和县(区)级,而核辐射类以市级达标率最高;综合4类装备,漳州市本级(49.2%)和泉州地区的县(区)级(17.3%)的装备平均达标率最高。结论福建省卫生队伍应急装备仍较薄弱,且各级、各类和地区间装备不平衡,应重视应急装备建设,加强基层和薄弱地区的配备,构建完整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福州市气象因素对流行性感冒的滞后影响,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8年12月福州市日均气压、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温等气象因素与日流行性感冒发病数进行相关性和滞后性分析。结果 福州市共报告流行性感冒7 207例,男女性别比1.25∶1,4~岁组和0~岁组占比居前,依次为37.82%和29.91%。日均气温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负相关(r<0),其余呈现正相关(r>0),且存在滞后相关性。气温3 ℃,滞后7 d时的流感发病风险最高(RR=1.51, 95%CI:0.51~4.51),日均气压982 hPa,滞后6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2.08, 95%CI:0.81~5.37)。风速9 m/s,滞后14 d时的发病风险最高(RR=3.43, 95%CI:1.28~6.63);滞后1 d后,日累计降雨量越大,保护效应越显著,滞后10 d的保护效应最强,但240 mm,滞后0 d的风险性最高(RR=2.22, 95%CI:0.39~12.72)。结论 日均气压、日均气温、日均风速和日累计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影响福州市流行性感冒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纳入流感预测,为预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福州城乡儿童哮喘的患病特点和诊治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抽取福州城市12235例和农村6000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由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统一制定调查方案,通过发放问卷及现场问诊、体检的方式完成调查。分析城市和农村儿童哮喘患病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①城市共发放儿童哮喘初筛问卷1223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1738份,应答率为95.9%,确诊儿童哮喘485例(4.13%);农村共发放儿童哮喘初筛问卷60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860份,应答率为97.7%,确诊儿童哮喘119例(2.03%),城市与农村哮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5,P<0.001);②福州城乡确诊儿童哮喘既往诊断正确率城市63.9%、农村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01>0.05);③城市及农村儿童哮喘发作的常见发病诱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呼吸道感染城市占88.1%,农村占96.6%;天气变化城市占43.5%,农村占76.5%;④城市及农村哮喘使用药物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9.81,P<0.001),其中吸入激素使用率城市占68.7%、农村占52.1%;抗生素使用率城市占69.5%、农村占81.5%。结论福建省福州城市儿童哮喘患病高于农村,根据本次调查的诊治情况,应重点加强农村哮喘吸入型激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防治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和分析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回顾性描述该省疫情概况、疾病的三间分布以及聚集性疫情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2月21日24时,累计报告病例298例,死亡1例,病死率0.3%。其中确诊病例293例(98.3%),现有疑似病例2例(0.7%),无症状感染者3例(1.0%)。确诊病例中,病情严重程度以普通型肺炎为主199例(67.9%),男女比例1.22∶1,年龄以25~54岁居多(199例,67.9%)。流行曲线表现为单峰流行,确诊病例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2日,61.8%病例集中在1月21日-30日间发病。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其余9个设区市均报告确诊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71例,24.2%)、莆田(55例,18.8%)、泉州(46例,15.7%)。27个(30.7%)县(市、区)无确诊病例报告。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50起,涉及病例177例。结论福建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为主,而本地病例则以中老年为主,除平潭外的各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流行曲线与人员返闽等相吻合,本地病例流行较输入病例晚一周。各设区市均报告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性聚集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