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的治疗组50例,单用胺碘酮的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比单用胺碘酮效果好,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  相似文献   
2.
多项心电图电压标准与高血压左室构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项心电图电压标准在高血压左室构型中的表现。方法研究Comell、Sokolow—Lyon、Gubner—Ungerleider、∑QRS指数与高血压左室构型相关性,并比较四种电压标准在异常左室构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①Sokolow—Lyon指数在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增高;②∑QRS指数:异常左室构型组均增高;③Comell、Gubner—Ungerleider指数仅在向心性肥厚组增高。另一方面:①向心性重构组:Sokolow—Lyon指数、∑QRs指数增高;②向心性肥厚组:四种电压标准均增高;③离心性肥厚组:仅∑QRs指数增高。结论∑QRS指数对高血压异常左室构型有着高度敏感性,而Comell与Gubner—Ungerleider指数有着高度的特异性。四种电压标准在不同的左室构型有着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60例血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均分为罗红霉索治疗组及对照组,1个月后治疗组复查血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随访1年。结果:罗红霉素治疗组,3例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对照组10例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罗红霉素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后肺炎衣原体抗体IgG滴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红霉素能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的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197例,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组、老年人(60~79岁)组和中年人(〈60岁)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治疗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与中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8.35,P%0.05),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2=17.18,P〈0.01);与老年人组相比,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6.75,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和Tpe/QT。结果①向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09.2±12-3和80.3±12.6,P〈0.05;女性:104.6±13.2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6±0.10和0.19±0.03,P〈0.05;女性:0.25±0.05和0.20±0.02,P〈0.05)。②离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14.2±14.3和80.3±12.6.P〈0.05;女性:110.3±12.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9±0.09和0.19±0.03,P〈0.05;女性:0.28±0.10和0.20±0.02,P〈0.05)。③向心性重构组与正常构型组对比,Toe值(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79.9±11.6和80.3±12.6,P〉0.05;女性:80.1±10.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1±0.08和0.19±0.03,P〉0.05;女性:0.19±0.03和0.20±0.02,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异常的程度与Tpe和Tpe/QT值增高相一致。推测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房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大可引起左室明显肥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