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江华  简志祥  区金锐  王卫东 《广东医学》2006,27(10):1506-150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优点和安全性。方法60例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症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分成LC组和OC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LC组和O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7±12.7)min和(75.7±23.8)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6±25.5)ml和(134.6±36.6)ml(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2±2.9)d和(9.2±3.7)d(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LC组较OC组低(P<0.05)。结论Child分级为A级和B级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α-GST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30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72h内血清α-GST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ST、ALT、LDH)比较。结果本组中29例受体术后3d内未发生特殊并发症,其移植肝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α-GST水平会较ALT、AST、LDH等指标提前升高至高峰,并且升高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在再灌注损伤恢复时可很快降至正常,提示损害终止。1例受者术后确诊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其血清α-GST水平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均显示下降后再度上升趋势,而α-GST于再灌注后第8h即出现再次升高,较其余三种指标提前16h以上。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严密监测血清α-GST变化可准确判断移植肝功能状态,血清α-GST水平下降迟缓或降而复升都应警惕PNF等早期移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癌目前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和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65例高位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加吻合51例(78.5%),平均存活23.6个月;外引流11例(16.9%),平均存活8.4个月;探查取活检3例(4.6%),平均存活82d;无手术死亡。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高位胆管癌的诊断应早期合理选择各种影像学检查,B超和CT应作为首选,PTC需慎用。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种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1(Ang 1)、Angiopoietin 2 (Ang 2 )以及血管平滑肌激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在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ng 1mRNA在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都有表达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5 6± 6 /HP)以及正常肝脏 (6 7± 11/HP)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t=3 2 14 ,P =0 12 6 )。Ang 2mRNA在正常肝脏不表达 ,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数为 32± 8/HP)。Ang 2集中于癌灶边缘、血管周围。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15± 2 /HP)和新生血管的数量 (9± 3/HP)明显高于正常肝脏(分别为 5± 1/HP和阴性 ) ,Ang 2的表达随肝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无转移以及新生血管数和微血管密度而增加 (t=2 714 ,P =0 0 31)。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在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Ang 2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胰头癌的影像学诊断并分析胰头癌PET的最大标准吸收值(SUVmax)、大小及肿瘤分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胰头癌根治术患者22例,并定期随访2年余。收集18 F-FDG PET/CT检查的SUVmax值、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Smad4蛋白分子的免疫组化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否大于2年分为不同预后的两组并比较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8 F-FDG PET/CT诊断胰头癌的准确率约为94.7%,预后差组及预后好组的SUVmax值分别为6.34±3.04和2.90±0.72,肿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9.0±5.76) mm ×(30.64±7.26)mm ×(27.73±3.23)mm和(19.27±9.86)mm ×(21.36±8.49)mm ×(18.82±6.1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差组的病理分化较预后好组差( P=0.028)。 Smad4蛋白表达较预后好组低( P=0.011)。结论18 F-FDG PET/CT在胰头癌的诊断中,除能帮助定性外,其SUVmax值、肿瘤的大小是胰头癌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并且与预后呈正相关;肿瘤分化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分化越差,Smad4蛋白表达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1、探讨PET/CT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良病史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2、PET/CT对胰腺癌可行性切除评估中的价值。3、PET/CT在发现淋巴结转移,神经束膜侵犯和远处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本文对37例经B超、CT、内镜等检查发现胰头占位但未能明确肿块性质的患者进行PET/CT扫描。收集病灶的大小、部位,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状况,神经束膜侵犯情况,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的解剖学关系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病灶等情况;测量肿瘤大小及面积,病灶的18FSG早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24例术前考虑胰腺癌患者早期SUVmax平均值为6.38±3.84;肿瘤的大小平均3.40cm×2.64cm,假阳性4例;慢性胰腺炎7例早期SUVmax平均值为3.30±2.27;肿瘤的大小平均3.7cm×2.5cm。2例壶腹部癌患者SUVmax分别是5.4和4.2,肿瘤大小分别是:4.2cm×3.8cm和2.7cm×1.9cm;2例胰腺粘液性囊腺瘤,SUVmax分别是:0.6和0.8,肿瘤大小分别是:3.8cm×2.5cm和5.4cm×2.7cm。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UVmax值为6.9,肿瘤大小为6.6×4.7cm。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其SUVmax为6.9,肿瘤大小1.7cm×1.4cm。以早期SUVmax等于3.0作为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阈值,PET/CT诊断胰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1%(27/31例)、83.3%(5/6例)、86.5%(32/37)。PET/CT发现5例胰腺癌存在远处转移而无法施行手术治疗。结论 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较高,在胰头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并在术前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起到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两个阶段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8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包括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结果。供肝保存第一阶段采用门静脉及肝动脉离体灌注,第二阶段采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UW液快速原位灌注。受体手术采用原位肝脏植入,吻合次序为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完成门静脉吻合后即开放门静脉结束无肝期。两个阶段均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但方法不同。结果第一阶段移植生存期最短39天,最长203天。除1例死于肿瘤复发外,全部死于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第二阶段移植病人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转移,另3例仍健存,其中肝肾联合移植者生存已超过3年,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合理选择适应症,良好的供肝保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对肝移植的成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后对其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身不表达Angiopoietin-2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Angiopoietin-2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关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携带Angiopoietin-2基因并稳定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未转染和转染了Angiopoietin-2基因的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 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水平均可以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携带了Angiopoietin-2基因并能稳定表达其蛋白产物。表达Angiopoietin-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增多。结论 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素可能参与了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区金锐  刘子贤 《广东医学》1993,14(3):128-129
本院1990~1992年抢救3例病灶细微隐瞒而出血迅猛的疑难病例,术中经胃切口应用硬式乙状结肠镜获得正确的诊断及处理,使抢救获得成功。临床资料例1 男,36岁。因饮宴后呕吐呕血约1500ml急  相似文献   
10.
提高肝脏肿瘤诊断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金锐 《广东医学》1999,20(12):909-910
在腹部外科中,肝外科仍然是一门年轻的专科。肝脏外科的发展,是与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分不开的。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肝外科是在治疗肝肿瘤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肝脏解剖的深入认识,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加强,肝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尤其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介入,使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1 肝脏肿瘤的诊断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展,高素质超声仪、CT、MRI、ECT等在体检和临床中的应用,使得肝脏的占位病变较前易于发现。如何运用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早期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