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一左心室微血管瘘的冠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9例患者CAG均采用延迟采集,直至冠状静脉窦显影;观察冠脉血管病变、微血管瘘部位、左心室造影剂弥散等情况,以分析患者的CAG特点.结果:9例患者中5例同时并发冠脉病变.微血管瘘起源自单支冠脉1例,双支冠脉6例,3支冠脉2例,所有患者均包含对角支瘘管.CAG时并无明确可见的瘘管,但在正常分布的冠脉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造影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而在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结论:冠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冠脉分布正常,但远端末梢血管与左心室直接交通,CAG时呈现特征性的舒张期"心腔染色".以双支冠脉微血管瘘多见,均包含对角支瘘管,微血管瘘分布区域的冠脉分支存在明显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004-03-2009-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多体位投照观察病变特点,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并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支数,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结果:1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单支病变1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左主干加3支病变2例.梗死相关动脉12例为左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左主干;9例在左前降支近段,其中4例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远段,2例提供侧支至左回旋支远段;1例在左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变异,开口于闭塞远段;1例在左回旋支近段,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近段,为优势型;1例在中段,远段提供侧支至左前降支之第一间隔支.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为多支多处重度狭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范围较广,分别或同时累及第一间隔支动脉、房室结动脉,间接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4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右冠状动脉急诊PCI。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处出现异常分离,中段呈并行的两个管腔(图1),直径相似,至第二对角支发出处再次合并为一个管腔前行。因前降支病变性质不明确,建议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但患者拒绝。6个月后因“胸骨后灼热感3天”再次入院,心电图检查Ⅲ和aVF导联呈Qr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4-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85例,分为合并新发CAVB组(n=19,2.1%),无CAVB组(n=866,97.9%),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脑钠肽水平、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住院病死率,并分析发生CAVB的发病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新发CAVB组较无CAVB组肌酸激酶峰值和同工酶峰值明显升高[(1 804.5±65.4)U/L vs(1 251.3±46.7)U/L,(155.8±25.6)U/L vs(104.3±19.1)U/L,均P<0.05];脑钠肽峰值水平更高[(1 254.4±55.3)pg/mL vs(432.4±78.5)pg/mL,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40.5±4.6)%vs(51.2±6.9)%,P<0.05];冠状动脉病变更为严重(P<0.05);住院病死率显著升高(63.2%vs 2.4%,P<0.05).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CAVB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法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方法:对3060例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PSA的41例患者采取改良的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法,压迫30~150min不等,观察PSA闭合情况。结果:41例患者成功闭合37例,总成功率为90·2%,均无复发。1次压迫成功闭合25例,2次压迫成功闭合9例,3次以上压迫成功3例;失败4例,最终3例转外科行PSA修补术,1例拒绝再手术出院随访。结论:改良的超声引导下徒手压迫法治疗介入术后PSA安全可靠、疗效高且容易掌握,可以作为治疗大部分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