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观察及意义徐丽平傅研对56例肺部感染患者及5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对18例肺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控制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病例选择:56例肺部感染患...  相似文献   
2.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急性出血综合征[1],是急诊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的一大综合征,提高对DIC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10年间94例DIC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DI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分为两组:1组就诊后直接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共40例;2组首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70例。治疗3-5d无效者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方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次,Q6-12h。治疗时间3-11d,平均6d。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组治疗后体温较2组治疗后体温下降更显著;1组在有效控制感染时间上明显短于2组;1组霉菌检出率明显低于2组;1组细菌清除率、阴转率明显高于2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诊重症感染病人起始经验性地应用覆盖广、杀菌力强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重症感染的病程。初始经验性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并不增加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其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非创伤性预处理对大鼠心脏复苏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心脏为靶器官观察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对心肺复苏术 (CPR)的影响。方法 以窒息法复制大鼠复苏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 (C)、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IP)、复苏前后予去甲肾上腺 ,预处理组 (NEPCⅠ、NEPCⅡ )及复苏前后予腺苷处理组 (AdoⅠ、AdoⅡ ) ,观察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复苏成功后左心功能、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C组及IP组蛋白激酶C (PKC)含量并定位。结果 复苏成功率IP组 (1 0 0 % )高于C组 (2 5 % )及Ado组 (1 6 6 7% ,0 % ) (P <0 0 5 ) ,但与NEPC组(6 6 6 7% ,5 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各药物干预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NEPCⅠ 34 6 8± 2 6 7,NEPCⅡ31 5 9± 4 4 1 ;AdoI:2 5 2 6± 2 6 9,AdoⅡ :31 1 0± 6 72 )短于C组 (4 9 71± 6 1 0 ) (P <0 0 1 ) ,但与IP组(2 8 2 4± 8 70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复苏成功后各组间左心功能无差异 :IP组PKC含量 (灰度值 1 4 7 2 5±6 4 7)高于C组 (灰度值 1 6 4 1 6± 4 5 8)并出现向核及细胞膜的转位。结论 短暂下肢缺血预处理对CPR具正面影响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其机制涉及PKC的激活 ;儿茶酚胺受体及腺苷受体可能部分介导了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概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1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是在1995和1997年出版的诊治指南的基础上,综合了当前的最新动态,由欧洲心脏病学会特别工作组起草完成的。目的是为心血管及其相关专业的医生提供依据,为临床实践、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提供一个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价和治疗的实用指南;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划分如下(表1):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与器官功能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研 《中国医刊》2002,37(10):12-14
高血压作为发达国家引起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最近 30年来 ,大量前瞻性的随机试验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高血压引起的血管事件有所下降。令人遗憾的是 ,高血压导致的晚期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却稳步上升。1 高血压与小动脉硬化导致靶器官损伤高血压明显增加每一例病人的脑血管、心脏、肾脏的危险 ,如果不治疗 5 0 %高血压患者死于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约 33%死于脑卒中 ,10 %~ 15 %死于肾功能衰竭。那些急进性发展的高血压病 ,如同糖尿病一样 ,一旦出现蛋白尿或肾病的其他证据 ,其病情发展迅速 ,较多死于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爱倍是浓度为0.1%的静脉硝酸异山梨酯,其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血管扩张治疗中的一大进展。我们从1997年12月~1998年2月对33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爱倍原液持续24小时泵入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3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8个月,于1998年10月13日入院。入院时查体无明显阳性表现。入院后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心前区疼痛明显缓解。入院第7天行心肌核素检查,第1次静脉注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740MBq后稍感乏力,隔日行第2次时,静脉注射99mTcMIBI740MBq后当时即感全身乏力、口中出现蒜味。第2天开始出现面部皮肤及巩膜黄染,患者仍自觉乏力、纳差、厌油腻、尿色加深、黄染逐渐加深且遍及全身。10天内多次复查血常规,血象:Hb由129g/…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自1912年Wilson首先报道后国内外相继有多数报道。国内自1930年张式溥首先报道本病后,50年来在杂志上公开报道也不过360例,从全国10亿人口来说,本病的发病率还是低的。欧美统计其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及治疗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心力衰竭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及相关参数,NYHA分级评定临床症状的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常规抗心衰治疗2周,再次测定血浆BNP水平,同时记录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 -0.819,P<0.001);经常规抗心衰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改善(P<0.01);血浆BNP浓度高的患者预后差,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