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标尺定位方法辅助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据镜下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印迹长径将患者分为双束重建组(21例)和单束重建组(15例),采用标尺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股骨解剖印迹中心结合局部解剖标志及钟表法确定重建位置后,取自体胭绳肌腱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23.26个月,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双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90.4%(19/21),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2.5±6.5)、(93.8±9.9)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2±1.3)、(6.6±1.9)分;单束重建组术后IKDC评分优良率86.7%(13/15),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1.7±7.1)、(94.2±9.6)分,Tegner评分分别为(4.1±1.5)、(6.5±1.7)分。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82、6.33,t值分别为2.31、5.60,3.55、7.09,P均〈0.05),两组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2.04,t值分别为0.64、1.23,0.48、0.09,P均〉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标尺测量结合其他传统方法定位解剖重建损伤前交叉韧带,简便、直观、有效,可个体化调整韧带的重建位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膝骨关节炎的一般特点是内侧间室受累严重,其他两个间室只轻度受累或病变进展缓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1],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关节镜微创技术可以准确评估整个关节腔病变程度并对关节腔内相应病变进行微创处理,从而很好地弥补了UKA在临床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者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 ,总结病变特点 ,提出治疗原则。 9例全部采用颈前路椎体复位术。结果 完全复位 8例 ,部分复位 1例。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1~ 3年 ,症状明显好转 2例 ,完全恢复 7例。未发现有神经症状加重 ,均可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发病机制特殊 ,采用手术治疗颈椎固定稳定、脊髓致压因素去除彻底 ,不易引起迟发性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下自体骨—髌腱—骨(BPTB)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直径的变化。方法对52例(52膝)ACL损伤患者行自体BPTB ACL重建术。分别于术后1、10周、12个月用64层螺旋CT对患膝进行扫描,同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骨隧道关节面下方1 cm、隧道外口上方1 cm及隧道中点的直径,计算骨隧道扩大百分比。结果 52例患者术后1周胫骨隧道扩大11.18%±3.39%,术后10周胫骨隧道扩大25.98%±4.36%,术后12个月为26.24%±4.44%。术后1、10周胫骨隧道扩大百分比相比,P<0.05,术后10周、12个月相比,P>0.05。结论 BPTB ACL重建术后胫骨隧道发生扩大,明显扩大发生在术后10周内,术后10周~12个月骨隧道直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分析关节镜下套管针引导平行丝线固定法修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1~48岁.新鲜骨折14例,陈旧骨折3例.按 Meyers-Mckeever 分型,Ⅱ型5例,Ⅲ A型8例,ⅢB型4例,术前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57.3 分.术后在支具保护下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摄X线片,观察、测量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术后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全部获随访6~28个月,平均12.7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者 13 例;不同程度受限 3 例,但关节活动度均超过 100°,为伴内侧副韧带损伤者;1 例陈旧骨折患者,术后过早去除支具功能锻炼,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1年后二次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效果满意.16例术后6个月复查,X 线片示均解剖复位并骨折愈合,无关节不稳;Lysholm 评分 97.8 分. 结论 关节镜下利用2条平行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对前交叉韧带及骨块损伤小,骨折复位简便,固定范围广且可靠,应力承载面积大,受力均匀,能防止骨折块碎裂、旋转或上撬.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后,其在单层培养和几丁质支架上培养的差别。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兔股骨骨髓,分离BMSCs,用TGF-β1诱导第3代的BMSCs向软骨方向分化,2周后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将分化后的软骨样细胞传代,用无TGF-β1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单层培养和接种在几丁质支架上培养2周,再用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BMSCs经TGF-β1诱导后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诱导后的细胞在无TGF-β1的培养中,采用单层培养方式的软骨细胞很快出现去分化表型,而接种在几丁质支架上的细胞仍能较好表达Ⅱ型胶原。结论几丁质支架在延缓软骨细胞去分化和老化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髌腱-骨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将52例ACL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自体骨-髌腱-骨组23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2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膝关节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自体组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异体组有6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经甲强龙治疗后愈合良好。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都有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无取材区并发症及手术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3 Flag-hPlk2并检测其在骨肉瘤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Plk2为模板,利用PCR扩增hPlk2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含有*3 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骨肉瘤细胞MG-6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3 Flag-hPlk2在MG-63细胞中的定位,免疫沉淀法纯化hPlk2蛋白。结果:hPlk2基因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3 Flag中,Western blot检测到*3 Flag-hPlk2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80kDa。*3 Flag-hPlk2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hPlk2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 Flag-hPlk2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3 Flag-hPlk2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hPlk2蛋白。*3 Flag-hPlk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核周。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如不及时修复将造成膝关节其他韧带松弛、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ACL重建术作为修复ACL、延缓膝关节退变的重要方法[1],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移植物和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