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TNM分期Ⅱ/Ⅲ期胃癌患者癌结节状态等临床资料,构建预测TNM分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 015例根治术后TNM分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前癌胚抗原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及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后TNM分期和癌结节状态等临床资料,其中706例本院患者为训练集,309例外院患者为验证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术后随访3年,记录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集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NM分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术后1、3年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对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术后1、3年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 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决策分析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与术后TNM分期系统对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2.
女性泌尿系与生殖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生长往往侵犯膀胱或直肠导致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性直肠炎或放射性膀胱炎是其主要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4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手术死亡者共62例,手术死亡率为1.38%,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心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吻合口漏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等为影响手术死亡的因素,而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与手术死亡无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1例,术中16例采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15例采用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结果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可以在数秒钟内分离胰门间隙且不造成明显出血,较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的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P均<0.05),术后无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有助于手术安全快速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明确结直肠癌的手术死亡率,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原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4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498例,并以1984年12月为界将病例分为A组(1964年1月~1984年12月)和B组(1985年1月~2004年12月)两组,分析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死亡(术后30天内死亡)共62例,手术死亡率为1.38%,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占41.9%)、中毒性休克(9例,占14.5%)、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占6.5%)、吻合口瘘(3例,占4.8%)。A组手术死亡率3.05%,B组为0.97%,两组主要死亡原因相似。[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吻合口瘘等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手控制技术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要点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36例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和同期2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6.3±15)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9±24)min(P=0.035)。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180±45)mL,对照组为(191±41)mL(P=0.035)。清扫淋巴结数观察组结肠旁、血管中间、血管根部分别是(5.9±3.8)、(2.7±3.2)、(1.8±2.1),总数为(10.4±7.6);对照组分别是(6.3±2.1)、(2.9±2.5)、(1.7±1.6),总数为(10.7±4.6)(P=0.05)。观察组无脾脏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脾脏损伤。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75.8%,对照组为64.3%(P=0.043)。观察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0.6%、79.3%、55.2%。对照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1.8%、73.7%、44.5%。结论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更符合肿瘤手术原则,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系膜分型对直肠癌手术的重要影响。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直肠癌(肿瘤据肛门5.0cm以上)患者500例,观察乙状结肠的系膜分型与直肠癌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 360例患者为乙状结肠左侧腹膜呈点状融合即Ⅰ型,系膜血管边缘弓基本没有变异,血供好,全部行Dixons术,术后吻合口漏6例;92例患者乙状结肠系膜与左侧腹膜呈线状融合即Ⅱ型,系膜血管弓有变异,系膜血供较差,行Hartmann术6例,行Dixons术86例,术后吻合漏12例;48例患者乙状结肠左侧及右侧系膜与后腹膜均呈线状融合即Ⅲ型,系膜血管弓有明显变异,系膜血供最差,行Hartmann手术16例,行Dixons术32例,术后吻合漏8例。结论掌握好乙状结肠系膜分型,术者能提前预知手术方式,降低手术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改良毕II吻合后切割线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避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96例远端胃切除改良毕II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采用不同型号切割闭合器,其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空肠-空肠切割闭合缘出血,出血率达15.6%;切缘电凝加丝线即时缝合止血后均不再出血。结论远端胃切除改良毕II式吻合术闭合切割肠-肠最好用钉身较短闭合切割器,切割闭合完切缘即时电凝并缝合加固可有效止血,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