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012年和2018年我国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样本氯喹抗性分子标记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 sistant transporter,Pfcrt)第72~76位密码子抗性相关位点突变类型,并分析不同输入来源样本的特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和2018年国家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滤纸血样本,以样本中恶性疟原虫7号染色体上Pfcrt基因第72~76位点为扩增片段,采用巢式PCR法进行扩增并测序,对目的产物片段测序结果、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和2018年我国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中,95.5%(644/674)来自非洲,其余4.5%(30/674)来自东南亚和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又以西非和中非为主(占非洲样本的80.4%,518/644)。共检测到C72S、M74I、N75E、K76T 4个位点突变和5种单体型类型(CVMNK、CVIET、SVMNT和两种混合型),其中CVMNK与CVIET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恶性疟原虫共有的单体型类型,SVMNT仅在东南亚(缅甸)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入样本中检测出;2种混合型为CVMNK/CVIET和CVMNK/SVMNT,前者在非洲和东南亚输入样本中分布,后者仅在东南亚缅甸来源样本中检出。自非洲输入的样本野生型较多,占77.7%(478/615);而自东南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输入的样本中,抗性分子标记样本占68.0%(17/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非洲不同地区来源样本中,抗性基因比例和野生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非野生型所占比例最低。结论2012年和2018年我国674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样本中,自东南亚输入的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第72~76位点抗性基因比例和分子多态性均较非洲来源样本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携带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1(mcr-1)的情况及肠道杆菌菌株种类,为污水中含有该类耐药基因菌株的分子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23年4—6月收集的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样品,采用血琼脂和SS培养基分离培养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采用质谱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mcr-1基因和拷贝数,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SPSS 25.0软件针对不同来源分离得到的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拷贝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49份污水进水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4株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肠道杆菌菌株,阳性分离率为28.6%,包括12株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株mcr-1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MDR)菌。其中所有mcr-1阳性菌株均对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人源携带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污水源分离得到的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之间拷贝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联用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川芎嗪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1〕之启发 ,笔者采用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冠心病 (CHD) 40例 ,探讨川芎嗪在 CH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我科 1 998~ 2 0 0 0年住院的 CHD患者 80例 ,其诊断符合文献 [2 ]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40例 ,男 3 1例 ,女 9例 ,年龄 47~77(平均 6 7)岁。其中心绞痛 1 1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 5例 ,心力衰竭 2 4例 ;心功能 (NYHA) 级2例 , 级 1 3例 , 级 9例。对照组 40例 ,男 3 4例 ,女 6例 ,年龄 44~ 80 (平均 6 6 )岁。其中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016年我国15例疟疾死亡病例的原因,为减少疟疾病例死亡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国疟疾专报系统中报告的15例疟疾死亡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病案资料,通过临床医疗和疾病控制专家会商,分析病例死亡的可能原因。结果 15例死亡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为主,均为恶性疟感染,输入来源地均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死亡病例回国至出现发热症状的平均时间差为5.27 d(中位数4 d),初次发热至初次就诊平均时间差为3.07 d(中位数1 d),初次就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差为5.40 d(中位数3 d),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2.00 d(中位数1 d),回国至死亡的平均时间差为15.73 d(中位数13 d)。结论 医疗机构诊治能力不足导致的确诊不及时和病例防疟意识较低导致的就医延迟可能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需提高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和加强出国人员疟疾防治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问题,国内有关新生儿高胆,特别是高危新生儿(简称高危儿)高胆的报导不多.本文通过对我院从1991年10月至1992年9月分娩192例高危儿进行血胆红素测定及有关检查.探讨其发生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腾冲市蚊媒组成及分布特点,为腾冲市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和2013年8月,根据腾冲市地理位置选取南部(新华、蒲川)、中部(中和、清水)和北部(滇滩、固东)6个乡(镇)9个村,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对所获蚊虫进行鉴定、解剖、计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捕获蚊虫14 266只,隶属于2亚科8属11亚属31种,优势蚊种北部地区为中华按蚊(1 729/3 440,50.26%),中部地区为昆明按蚊(990/2 888,34.28%),南部地区为三带喙库蚊(3 626/7 928,45.74%)。结论腾冲市蚊媒组成及分布较为复杂,存在多种传染病传播媒介。因此,制定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9年全国31个省(市、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疟疾疫情资料,对疟疾疫情特征和消除工作进展等进行统计分析。2019年全国779个机构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674例,较2018年(2678例)减少了4例;其中境外输入性病例2673例,三日疟长潜伏期病例1例,无本土原发蚊传疟疾病例报告;中国籍2487例(93.0%,2487/2674),外国籍187例(3.0%,187/2674);男女性别比为14.9∶1,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60.3%,1613/2674);间日疟289例(10.8%,289/2674),恶性疟1950例(72.9%,1950/2674),三日疟97例(3.6%,97/2674),卵形疟298例(11.1%,298/2674),混合感染35例(1.3%,35/2674);临床诊断病例5例(0.2%,5/2674)。29个省(市、区)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江苏(9.1%,244/2674)、山东(8.5%,228/2674)、河南(8.5%,227/2674)、广东(7.7%,206/2674)和四川(7.4%,199/2674),其中4个边境省份(云南、广西、辽宁和新疆)共报告疟疾病例433例(16.2%,433/2674)。11个省(市、区)共报告疟疾死亡病例19例(0.3%,19/2674),较2018年的7例(0.3%,9/2678)上升了171.4%。所有病例均在24 h内完成上报,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97.9%(2619/2674),7 d内调查并处置疫点2326个。我国已连续3年无本土原发蚊传疟疾病例报告,今后应继续加强输入性疟疾和边境疟疾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发生,减少疟疾死亡风险,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分析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 为云南省消除疟疾策略的调整提供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的疟疾疫情资料,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结果 结果 2012-2014年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 558例, 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占85.75% (1 336/ 1 558), 本地感染病例占14.25% (222/1 558)。2012、 2013年和2014年输入病例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0.00% (544/ 680)、 89.10% (425/477) 和91.52% (367/401)。报告的1 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间日疟为主, 共1 045例, 占78.22%; 恶性 疟284例, 占21.26%; 三日疟3例、 混合感染3例、 未分型1例; 报告死亡病例2例。感染来源地以缅甸为主 (1 277例), 占 输入性病例总数的95.58%。发病人群主要为出国务工的20~40岁男性青壮年 (802例, 占60.03%), 以4-6月发病最多 (679例, 占50.82%)。输入性病例主要分布在腾冲 (459例)、 瑞丽 (366例)、 盈江 (191例) 和芒市 (78例)。结论 结论 云南省 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疫情较为严重, 因此, 在消除疟疾及消除后阶段, 需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监测体系, 确保能及时快速地 对输入性疟疾疫情进行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82例心力衰竭患者均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培哚普利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对照组(培哚普利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对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是一种较好的抗心力衰竭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我国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方法 2014年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将这些本地感染病例作为线索病例,以其住所为圆心,分别以100 m、300 m、500 m和1 000 m为半径,侦查该范围内当地居住人群。收集每个被调查者耳垂血分别制作厚、薄血片各一张和滤纸血一份,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巢式PCR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278例血样,显微镜观察发现3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中带虫率为1.1%(3/278);巢式PCR结果发现6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带虫率2.2%(6/278)。依据巢式PCR结果,不同侦查半径分析表明,300 m半径范围能够发现线索病例周围人群中全部无症状带虫者,其中在101~300 m范围内发现的占66.7%。结论在我国中缅边境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带虫者,巢式PCR检测方法开展侦查半径为300 m的主动病例侦查能够有效地发现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