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观察心脏腔镜手术与非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同期心脏腔镜手术患者22例、心脏非腔镜手术患者20例,对两组患者围术期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术前及术中两组患者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术后2~12 h心脏腔镜手术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 心脏腔镜手术后患者血乳酸水平增高幅度明显高于非腔镜手术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后补加鱼精蛋白对胸腔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二尖瓣置换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患者33例及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42例,按补加鱼精蛋白与否进行分组,比较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二尖瓣置换术后补加鱼精蛋白患者的胸腔引流量从术后3 h开始明显少于不补加鱼精蛋白患者[(4.41±2.36)ml比(4.94±2.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补加鱼精蛋白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则更少于不补加鱼精蛋白患者[(7.63±4.00)ml比(9.93±4.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各时间段补加鱼精蛋白患者的胸腔引流量与不补加鱼精蛋白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患者术后适当补加鱼精蛋白可以减少胸腔引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严重肺挫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对以亚实性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46例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并经手术确诊为早期肺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结节的密度类型分为有实性成分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组和纯磨玻璃结节组.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组(包括微浸润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输注后对婴幼儿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全部回收处理,并于术后6小时内回输至患儿体内。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弃用。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15min、24h、第5天的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术前、术后15min、24h、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异体血使用率、围术期红细胞使用量、术后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使用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Hb、Hct、PLT、PT、INR、APTT、FIB、TT、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两组患儿术后15minPT、INR、APTT、TT、D-D、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PT、INR、APTT、FIB 、TT、D-D、FD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5min的Hb、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术后第5天的Hb、Hct、PL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库血使用率与库血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引流量和PCC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在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指标与不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可明显减少异体血使用率和使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可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60例BAV狭窄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行升主动脉瓣替换加主动脉替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升主动脉内径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部分患者行CT检查,对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死亡3例(5%),出院的57名患者随访到53例,随访率92.9%。随访时间平均(20.3±1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为28~47 mm,平均(38.2±4.1) m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内径为26~35 mm,平均(31±2) mm;EF为0.49~0.71,平均0.6±0.2,无出院后死亡病例。结论  BAV狭窄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如其主动脉窦管部内径仍在正常范围内,可考虑行AVR加升主动脉替换术,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降低,术后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Bentall术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在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月-11岁(20.33±27.64)月;体质量5.5-32(10.25±5.80)kg。患儿均因“呼吸急促伴喉喘鸣”在外院就诊,心脏超声和心血管CT诊断为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转入我院。单纯肺动脉吊带8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1例,合并非心血管畸形3例。2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结果 22例患儿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手术,成功21例,失败1例;7例同期矫治了合并的其它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动脉导管离断术6例);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28(5.35±5.57)h;监护室逗留时间16.5-288(61.25±65.00)h;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儿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术后10天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顺利出院。1例患儿在手术失败后12天再次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42天仍不能脱离呼吸机,最终家长放弃治疗;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21例顺利出院。术后患儿随访时间1-33个月,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2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9例,生长发育改善,气管狭窄随访中。结论 肺动脉吊带患儿一经诊断即有手术指征。我们采用经左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方法简单,术后呼吸机撤离快,住院时间短,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