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7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专业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共计121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另一组为教改组,61人,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和成绩测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调查问卷显示,教改组学生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灵活、自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有助于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教改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为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预防猪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TES)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方法 TES为金属管状支架经喷涂川芎嗪单体制成(含川芎嗪200μg).采用随机、双盲实验在14只小型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别置入TES及金属裸支架(BMS)(实验组7只,对照组7只).支架置入前后均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术后第28天随访行QCA及ⅣUS观察支架内膜增殖及血栓形成情况.实验终点处死动物,获取支架置入段血管及支架前后5 cm处组织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4只动物均成功置入支架,4只动物因手术意外死亡未列入统计.5只动物于左前降支置入TES,5只动物置入BMs.术后第28天随访,QCA检查支架段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0±2.1)%和对照组(60.2±23.5)%(P=0.01).IVUS检查显示,两组支架内面积相似,均未见血栓形成.对照组内弹力膜面积较实验组明显减小(P=0.021),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大(P=0.004).术后处死动物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两组血管损伤评分和支架内面积相近(P>0.05),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实验组管腔面积[(4.34±0.93)mm2]较对照组[(1.29±1.02)mm2]明显增加(P=0.011),新生内膜面积[(1.51±0.45)mm2]较对照组[(4.60±1.39)mm2]明显减少(P=0.004).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所有支架置入节段均完全内皮化,实验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核明显减少,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川芎嗪药物涂层支架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殖及血栓形成,减少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李璇  严金川  丁澍  吴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27-5528
B型脑钠肽(BNP)是在心室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由心室释放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白介素- 6(IL-6)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血管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心肌的急性缺血性损伤、梗死以及心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血浆IL-6及BN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改良(低波长、低脉冲能量、肝素盐水灌注技术和多种尺寸导管的设计),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ELCA)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辅助治疗中.ELCA通过光化学、光热及光机械作用消蚀动脉斑块,从而扩大动脉管腔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指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除外ACEI/ARB,50例);选取年龄、性别及LVEF与观察组相匹配,口服贝那普利(洛汀新)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指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5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202 d。主要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BNP及LVEF水平;以及对伴有低血压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结果显示,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终点事件相对风险降低了33%(HR=0.67,95%CI:0.46~0.87,P=0.022),其中心血管病死率(HR=0.58,95%CI:0.34~0.74,P=0.031)、因心力衰竭无计划再住院率(HR=0.65,95%CI:0.42~0.84,P=0.002)、全因死亡率(HR=0.55,95%CI:0.35~0.76,P=0.043)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较之基线期的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伴有低血压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HFrEF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结论: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HFrEF中有着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临床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microRNA和DNA甲基化在内的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可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MicroRNA是非编码单链小RNA,已有研究提示,microRNA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和疾病进展,而其与DNA甲基化的相互作用可通过调控细胞内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概述了microRNA的异常表达及其与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旨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冠脉)消融术(ELCA)与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在复杂冠脉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行介入治疗的复杂冠脉病变病例12例,分为ELCA组和常规PCI组,分别先行ELCA预处理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预处理,之后继续完成PCI治疗。预处理后及PCI完成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内膜斑块撕裂情况(撕裂数)、最小管腔直径(MLD)和最小管腔面积(MLA)。观察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PCI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术后住院期间和6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ELCA组靶病变6处,常规PCI组靶病变7处,病变特征相似。2组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PCI并发症为0。ELCA组和常规PCI组分别有3处和7处病变行OCT检查,MLD、MLA和内膜撕裂数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期间均无MACE发生,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ELCA组发生3次MACE(60.0%),常规PCI组2次(28.6%),...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并用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健康小型猪9头,在左前降支中段植入金属裸支架[支架/血管直径=(1.1~1.2)/1.0],术后第28天复查造影、IVUS,并行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再狭窄情况。结果4头猪在支架植入2 h内死亡,5头猪完成实验后复查,定量冠脉造影(QCA)示支架植入后血管直径为(2.90±0.26)mm,比植入前基础血管直径[(2.52±0.31)mm]明显增大(P=0.001);随访期血管直径[(1.20±0.77)mm]较植入后血管直径明显减小(P=0.002),直径狭窄百分比为(60.2±23.5)%,支架内再狭窄率为60%。组织形态学检查示管腔面积与支架内面积相比明显减小[(1.29±1.02)mm2vs(6.04±1.21)mm2,P<0.01],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为(77.9±19.7)%。IVUS检查结果类似[管腔面积(1.67±1.17)mm2vs(5.85±0.94)mm2,P<0.01],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为(71.0±23.3)%。两种检查手段测得的支架内面积、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和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IVUS检查可作为猪冠脉再狭窄模型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4月至2006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PCI治疗的CTO患者48例,CTO病变共51处,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靶病变特点和靶病变PCI操作结果,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CI成功的预测因素.结果:48例患者中33例36处成功,15例15处失败,病例成功率68.8%,靶病变成功率70.6%.2000年4月至2003年5月10例患者10处病变4例4处成功,病例及病变成功率均为40.0%;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8例患者41处病变中29例32处成功,成功率分别为76.3%,78.0%.2003年6月之后病变成功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介入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为桥侧支缺如(P=0.001)、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P=0.005)、功能性闭塞(P=0.005)、病变近端呈鼠尾状(P=0.026).结论:CTO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率除与术者经验和新型介入器材应用有关外,与病变特点密切相关,而与临床特点关系较小.在病变特点中,桥侧支缺如、病变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功能性闭塞、病变近端呈鼠尾状是CTO行PCI操作成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