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老年人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14颗隐裂牙中,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的有效率为92.86%,充填治疗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力,是老年人隐裂牙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因需要Ca2+、Zn2+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其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由5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组成。MMP-1、MMP-3、MMP-9、MMP-13是促软骨基质降解的核心物质,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MPs可通过降解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促进炎症发生等机制推进OA发展,逐渐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与增龄、代谢、感染、遗传、运动等因素有关,引起患者发生关节酸痛、晨僵、关节活动受限等各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这种高度流行的疾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疾病改善治疗方法,未来选择性抑制关键酶MMPs或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MMPs在OA中的致病作用,本文对MMPs在OA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体外经由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由不同方式制备的不同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自大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经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rGM-CSF)+白细胞介素4(rrIL-4)诱导培养、扩增;由C6胶质瘤细胞经由反复冻融、煮沸灭活及超声破碎细胞抽提其总蛋白的方法制备各种不同抗原致敏DC,致敏的DC与T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诱导CTL;以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及细胞因子IFN-γ分泌水平:以 -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T细胞增殖及其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结果: 体外应用煮沸灭活瘤细胞制备的肿瘤抗原致敏DC,能诱导更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且可以诱导杀伤活性更强的CTL。结论: 应用煮沸灭活的瘤细胞制备瘤抗原负载DC获得瘤苗可获得更强的抗肿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交实验法优选鹿角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鹿角水煎煮工艺.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浸出物及总氮为检测指标,用正交实验考察3种因素(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鹿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3h/次。结论: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因子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以17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VEGF-C在甲状腺癌中有高水平表达(81.8%),其中乳头状癌阳性表达(88.9%)高于其他类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9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4%,P<0.05).9例死亡病例中7例为阳性表达.结论 VEGF-C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蛋白表达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74例EMs患者和68例对照者的血清及腹腔液中IL-1ra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138例EMs及100例对照者的IL-1ra基因。结果EMs组血清中IL-1ra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EMs组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L-1ra水平中位值分别为102.64和175.18p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Ⅲ~Ⅳ期EMs腹腔液中IL-1ra水平低于Ⅰ~Ⅱ期EMs组,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ra基因型A1/A1、A1/A2、A1/A4、A2/A2在EMs患者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4.1%、12.3%、2.9%、0.7%和95%、4%、1%、0%,两组比较P<0.05;A1、A2、A4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91.7%、6.9%、1.4%和97.5%、2%、0.5%,具显著性差异(P<0.05)。A1/A2基因型个体患EMs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1/A1纯合子的3.48倍(95%CI:1.13~10.69),携带A2等位基因者患EMs的危险性是携带A1等位基因者的3.66倍(95%CI:1.23~10.94)。结论IL-1ra的蛋白水平在EMs患者尤其是Ⅲ~Ⅳ期EMs者的腹腔液中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IL-1ra可能参与EMs的发病过程,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IL-1ra基因的A2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妇女患EMs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后治疗.方法:将1994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9%(17/21)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9/21,42.8%)、阴道排液(8/21,38.1%)、不正常阴道流血(3/21,23.8%)、盆腔包块(15/21,71.4%)和腹水征(12/21,57.1%).术前彩超显示盆腔包块18例.术前CA125测定值>35 U/mL占70.6%(12/17).术中见45.5%(10/21)的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54.5%(11/21)位于左侧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5例、明显粘连的16例.大网膜有转移结节或成饼状者7例.术后病理显示乳头型6例、乳头腺泡型7例、腺泡髓样型8例.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例.2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血清CA125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志物及术后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患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时体温异常的孕妇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相关因素及HCA对产后母婴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且产时体温≥37.5℃的孕妇,根据胎盘病理结果将其分为HC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HCA相关的因素,并比较两组间产后母婴感染风险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GDM)(OR=1.57,95%CI 1.082.28)、胎膜早破(PROM)(OR=1.41,95%CI 1.091.82)、胎膜破裂持续时间≥24 h(OR=1.61,95%CI 1.032.51)、产程中最高体温≥38℃(OR=1.37,95%CI 1.071.76)、解脲支原体感染(OR=1.54,95%CI 1.072.22)及C-反应蛋白(CRP)≥12mg/L(OR=2.05,95%CI 1.622.59)是HCA的相关因素,且上述因素数量越多,该孕妇其存在HCA的可能性越大。同时,HCA会导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败血症风险增加。结论在产时体温异常的孕妇中,GDM、PROM、胎膜破裂持续时间≥24 h、产程中最高体温≥38℃、解脲支原体感染、CRP≥12mg/L等因素与HCA密切相关,且HCA的存在会增加产后母婴感染风险。对于此类高度怀疑存在HCA的孕妇,建议采取更积极的产科干预措施,并在产后加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以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