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71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89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21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44篇
  4篇
中国医学   171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院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干预6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5种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有基线外周血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数据的研究对象980人, 计算Horvath时钟、Hannum时钟、DNAm PhenoAge、GrimAge和Li时钟5种甲基化年龄。根据甲基化年龄对实足年龄回归的残差值计算甲基化年龄加速。研究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经BMI和腰围联合定义的体型。心血管代谢因素包括血压、血糖和TC。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与各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的相关性[β值(95%CI)]。结果 GrimAge加速指标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及BMI存在关联。与不吸烟、不饮酒或BMI为18.5~23.9 kg/m2 者相比, 吸烟者(每天吸烟1~14、15~24、≥25支者对应的β值依次为0.71(95%CI:0.57~0.86)、0.88(95%CI:0.73~1.03)、0.99(95%CI:0.81~1.18)、重度饮酒者[每日纯乙醇量≥60 g:0.33(95%CI:0.11~0.55)]、BMI<18.5 kg/m2者[0...  相似文献   
5.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共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成年人的共病流行情况及其长期变化,以及常见的共病模式。方法 本研究纳入参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的25 033人,利用研究对象参加2004-2008年基线调查和2013-2014年第二次重复调查时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自报疾病史、现场体格检查及血液样本检测等信息定义了13种慢性病或健康问题,将共病定义为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或健康问题。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描述共病模式。结果 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时的年龄为(51.5±10.1)岁,第二次重复调查时为(59.5±10.2)岁。2次调查平均间隔时间(8.0±0.8)年,共病率由33.5%上升至58.1%,人均患病数由1.15个增加至1.82个,平均每5年增长0.42个患病数。年长者、城市人群、文化程度低者的共病率较高,且患病数量随年龄的增速更快。吸烟及过量饮酒者的患病数量随年龄增速也更快。该人群中最常见的共病组合为: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冠心病。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共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共病情况在不同地区、文化程度水平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方法 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日。使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省份、地区、性别、年代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9篇文献(中文51篇、英文8篇)。质量评分为8分的22篇,7分的16篇,6分的15篇,5分的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4%(95% CI:60%~67%,I2=98.7%)。文献涉及国内22个地区的IgG抗体水平,其中云南省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79%,95% CI:64%~93%,I2=94.7%);内蒙古自治区最低(50%,95% CI:46%~54%)。从不同地理分区来看,东北地区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95% CI:69%~73%);华东地区最低,为62%(95% CI:57%~67%)。此外,城镇人口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人口(RR=1.08,95% CI:1.04~1.11);女性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RR=1.10,95% CI:1.08~1.11)。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增加;随着抽样时间变化,VZ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增加。结论 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水痘暴发和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探索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方法 2017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5~64岁常住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IPAQ-L)评估居民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居民环境步行量表简表(NEWS-A)评价社区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结果 苏州市居民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水平M=3 610.42 MET-min/w,以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为主,交通、家务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居民的总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522,95%CI:0.329~0.830),场所设施多样性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701,95%CI:0.492~0.999),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OR=1.603,95%CI:1.004~2.559);交通安全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642,95%CI:0.416~0.990);住宅密度与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OR=1.001,95%CI:1.000~1.002);此外,社区美观与舒适的主观感知程度越高,工作、交通、家务及总体力活动水平越高(OR=1.889,95%CI:1.176~3.033;OR=1.671,95%CI:1.120~2.495;OR=1.775,95%CI:1.143~2.756;OR=1.593,95%CI1.079~2.350)。结论 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提高社区的美观和舒适程度对于增加居民体力活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