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96 0例患者 ,病变直径 1.9~ 14cm ,左肺 471例 ,右肺 489例 ;全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 92 .91%,933例得到了最后的诊断 ,其中肺癌 6 5 3例 ,转移瘤 2 4例 ,结核 179例 ,肺内炎症 77例 ;93例出现了气胸 ,占 0 6 %,17例出现了咯血。结论 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术是一个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俊  李祥  黎海亮 《放射学实践》2022,37(5):538-542
目的:探讨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低级别胶质瘤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启动子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09例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在ADC和对比增强T1WI(T1CE)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沿肿瘤边缘勾画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三联法(Fisher, POE+ACC,MI)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筛选,然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ADC和T1CE图像上分别提取27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ADC模型、T1CE模型和联合分析(ADC+T1CE)模型共3个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95%CI:0.859~0.996),验证集中AUC为0.878(95%CI:0.758~0.997)。结论:基于ADC和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低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5例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于局部介入后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统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计算客观缓解率(ORR )、临床受益率(CBR)、临床获益持续时间(DoCB)并随访观察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CR、5例PR、7例SD、2例PD,mOS为14.9个月、mPFS为7.8个月、中位DoCB为8.4个月,ORR为40%,CBR为86.7%。Ⅲ级不良反应为贫血2例、高血压2例和白细胞减少1例,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 结论 局部介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能够显著延长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贲门癌体素内不一致运动(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MR成像的特点及其与正常贲门间IVIM各参数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贲门癌患者与贲门正常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双指数模型IVIM扫描,并测量两组患者的IVIM得到的标准ADC、D、D*和f值,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标准ADC、D、D*和f分别为(1.18±0.35)×10-3 mm2/s、(0.63±0.67)×10-3 mm2/s、(21.29±18.83)×10-3 mm2/s、0.37±0.37,贲门正常患者标准ADC、D、D*和f值分别为(1.56±0.38)×10-3 mm2/s、(1.32±1.06)×10-3 mm2/s、(8.59±3.98)×10-3 mm2/s、0.70±0.22,贲门癌组标准ADC、D、f值均低于正常组,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0、2.473、2.325、2.923;P=0.006、0.027、0.019、0.006)。贲门癌组、正常组标准ADC与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3、0.868;P=0.543、0.326)。结论贲门癌组标准ADC和D值较低、D*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贲门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小鼠原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模型中结肠支架置入的方法与价值。方法:6~8周龄BALB/c雌性裸鼠20只,接受内窥镜引导下小鼠结肠黏膜下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注射。结肠肿瘤形成后,选取肿瘤大小达到4级的15只小鼠作为实验模型,进行支架放置,观察支架置入后小鼠结肠肿瘤及肠腔变化。结果:利用小动物内窥镜行结肠黏膜注射肿瘤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模型的技术成功率为100%,结肠腔内肿瘤形成率为95%。肿瘤大小达到4级需要12~16天(中位时间14天)。所有小鼠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后结肠肠腔内肿瘤受压肠腔通畅,肿瘤呈现为1级,一周后肿瘤快速增殖沿支架网眼向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再次狭窄。结论:通过小鼠原位CRC模型的支架置入可以完美地模拟人类CRC梗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过程,为研究肿瘤支架置入后肠腔再狭窄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基于逐层匀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与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评估iShim-DWI对膀胱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依据TNM分期将其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组(n=34)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n=36),根据术后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8)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n=32)。观察常规DWI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差异。测量iShim-DWI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NMIBC组与MIBC组、高、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及高、低级别膀胱癌和T2WI、传统DWI及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效能。结果 2名医师对iShim-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DWI(P均<0.01)。NMIBC组ADC[1.12(1.06,1.18)×10-3 mm2/s]大于MIBC组[0.81(0.75,0.83)×10-3 mm2/s,Z=-6.79,P<0.01],ADC鉴别MIBC与NMIBC的AUC为0.97;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组ADC[1.13(1.06,1.17)×10-3 mm2/s]大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0.80(0.74,0.82)×10-3 mm2/s,Z=-6.79,P<0.01],AUC为0.99。基于T2WI+常规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AUC均低于T2WI+iShim-DWI(P均<0.05)。结论 iShim-DWI有助于评估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且图像质量优于常规DWI。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单发胃腺癌的腹部双期增强CT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n=97)和验证集(n=96),比较LNM (+)与LNM (-)肿瘤CT表现的差异。分别于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CT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相应影像组学标签;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CT参数及其影像组学标签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腺癌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胃腺癌LN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其差异。结果 训练集含54例LNM (+)和43例LNM (-),验证集含58例LNM (+)和38例LNM (-)。LNM (+)患者肿瘤厚度和阳性淋巴结占比均高于LNM (-)者(P均<0.05)。肿瘤厚度及淋巴结状态均为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并用于构建临床模型。淋巴结状态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标签是胃腺癌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1),以之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10和0.778,与临床模型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772、0.762,Z=1.11、0.27,P=0.27、0.78)。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胃腺癌LNM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序列(IVIM)在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MRI常规序列和双指数模型的IVIM序列扫描.测量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测量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疗效组间IVIM参数值差异和各组治疗前后参数值差异.结果 (1)肿瘤稳定(SD)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6,0.001);(2)肿瘤部分缓解(PR)组治疗后ADC、D值高于治疗前(P=0.01,0.01),D*值低于治疗前(P=0.044);(3)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后ADC、D和f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0.000,0.03),D*值低于治疗前(P =0.011);(4)治疗前SD组ADC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P =0.000,0.000),但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4);SD组D值依次低于PR组和CR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0,0.003);SD组D*值高于其他两组,但仅SD组和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SD组D*值高于PR组和CR组(P=0.000,0.004),PR组和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2).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IVIM序列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VIM参数值改变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 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癌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 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 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癌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 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 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 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3.24, P=0.001)。1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