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郑州市社区居民对非处方药知识的认知度及非处方药的应用行为,从而有针对性的促进居民合理用药,避免潜在用药危害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郑州市居民进行整体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知道非处方药标志的仅占26.0%,有46.1%的居民会在服药时关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50.9%的居民会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知识知晓率有一定提高,其用药行为也有一定改善。结论郑州市社区居民对于非处方药知识认知度较低,居民用药行为存在一定风险性,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王薇  向利  丁莉  黄青梅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36-1040
目的调查浙江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为完善浙江省临床护理教师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浙江省临床护理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浙江省二级以上医院800名临床护理教师。结果参与调查的临床护理教师平均年龄(33.8±5.2)岁,中级职称以上占67.3%,最高学历本科以上占90.9%。临床护理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带教方法及技巧培训(38.3%)、护理质量控制及改进(25.9%)和护理管理与技巧(24.9%);培训形式以专题讲座(43.4%)、短期培训班(31.3%)为主;48.3%临床护理教师在培训前未进行个性化评估,临床护理教师认为以往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内容缺少需求分析、培训针对性不强(41.9%),培训内容随机、无系统性(32.4%)。临床护理教师希望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带教方法与技巧培训(51.6%)、护理管理与技巧(40.9%)和专科前沿知识(40.3%);临床护理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以到院外参观(44.5%)、短期培训班(43.3%)、专题讲座(35.4%)为主;临床护理教师选择经验交流(49.3%)、案例分析(45.6%)、情景模拟(42.0%)等能互动的培训方法。结论应建立针对性强、形式灵活、考核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护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用于提高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 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查、应用程序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结论 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结局方面有突出优势。在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个性化功能定制、交互功能、不良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预警、信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是指没有经过医生或他人的解释,直接来自患者的有关其健康状态的信息~([1])。PROs是来自患者本人的声音,与医护声音、家属声音共同构成了医疗决策不可或缺的3种声音~([2])。而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为PROs理念的临床落地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内部特征,并分析高症状特征患者的风险指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相关自我报告症状,基于潜类别模型探讨该症状群的潜在类别,并探索不同类别间的区分指标。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群表现为3种不同的类别,分别命名为“高症状组”“高心理症状组”和“低症状组”,占比依次为25.0%、19.7%、55.3%。相比于“低症状组”,前两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99,P<0.001)。锻炼自我效能是区分和预测“高症状组”的独立指标(OR=0.949,P=0.019);“高心理症状组”预测指标分别是中间型性格特点(OR=6.189,P=0.007)、未接受过乳腺癌切除术(OR=4.718,P=0.020)及较低的锻炼自我效能(OR=0.926,P=0.002)。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高症状组”的生活质量较低,锻炼自我效能是其重要预测因子。后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症状管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s)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因其具有“因人施测”的特点,在减轻被试量负担的同时可保证施测的精准度,在多个研究领域得到应用。近年来,CATs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重视,在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功能测量中得到应用。本研究综述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系统在身体功能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评价中文版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焦虑和抑郁8a简表的测量学指标.方法 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调研收集乳腺癌患者资料,采用Mplus 7.4软件及SPSS 17.0软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留取24h尿标本告知书在患者进行留取21h尿标本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及制作的留取24h尿标本告知书,并将疾病健康教育资料一同放置。根据患者不同的饮食、用药以及一些疾病的共性知识,进行个性化个体宣教。结果设置告知书前后患者对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50%上升至90%,尤其是初发肾病的患者。告知书及健康教育资料患者触手可及随时参阅,如有疑问,专科护士及时解答。结论使用告知书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掌握及依从性,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疾病的评估和诊断,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病房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我院乳腺科接受化疗的9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ROMIS)-疲乏症状简表测评患者在化疗前(T1)、化疗早期(T2)、化疗中期(T3)及化疗后期(T4)的癌因性疲乏变化,基于增长混合模型探讨癌因性疲乏的轨迹类别并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96例患者,可分为2类轨迹,命名为症状平缓组(89.4%)和症状缓解组(1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的焦虑、抑郁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发展趋势相关(P<0.05)。结论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癌因性疲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呈现出较高水平的疲乏,化疗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与癌因性疲乏的发展趋势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需更加关注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的疲乏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