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科自2004年元月开始,观察比较了60例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和疼痛的程度,持续膀胱冲洗的时间、冲洗液的量及平均住院时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11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中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40.18%),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17.86%),急性胃粘膜病变13例(11.61%),胃癌13例(11.61%),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5.36%),身体其他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7例(6.25%),原因不明8例(7.14%)。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中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为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β-环糊精聚乙二醇羟基喜树碱高聚物(β-CD-PEG-HCPT)并研究其载药量。方法以β-环糊精和4-4′联苯二磺酰氯为起始原料,通过酰化反应、碘代反应、取代反应、酰化反应得到聚乙二醇-β-环糊精(β-CD-PEG)。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为起始原料,利用乙酰基对10位羟基进行保护,再利用二氯甲烷/甲醇/乙酰氯这种温和的系统脱去乙酰基,得到乙酰羟基喜树碱甘氨酸酯(Ac-HCPT-Gly)。β-CD-PEG和Ac-HCPT-Gly反应得到目标产物β-CD-PEG-HCPT。结果合成了目标产物β-CD-PEG-HCPT,其结构通过1H-NMR确证。HCPT的载药量是4.3%。结论改进了β-CD-PEG-HCPT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运用中药内服、外用防治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辨证分型方案。方法对4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Sanders分型Ⅱ-Ⅳ型)需手术治疗的病例,运用中医辩证施治,分成气滞血瘀、热毒初起、瘀毒内蕴、气虚血瘀四型,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防治跟骨骨折术后皮肤愈合不良。结果45例按照疗效标准:优28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84.4 %。结论运用中药内服、外用的中医辨证分型法防治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接受前列腺按摩术后的血清PSA增高者的尿液细胞学检查,评估其用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126例PSA值增高的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或术前获取前列腺液,进行瑞氏染色和脱落细胞学分级.结果 病理学结果87例(69.05%)为前列腺癌,39例(30.65%)为非前列腺癌组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一至五级分别有8例(9.19%)、13例(17.94%)、21例(24.14%)、26例(29.89%)、19例(21.84%).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100% 的特异性,在PSA≥20μg/L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7.89%).在脱落细胞学分级一至四级之间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至四级与五级之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A值增高患者中行前列腺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患者具有较高的PSA值的时候,具有无侵入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前列腺活检的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6.
肿瘤研究与法医DNA分型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明确,因为筛选法医分析用短患联重复序列(STR)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不能与已知疾病遗传标记之间有关联.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肿瘤组织也可能用于法医DNA分型,例如对失踪人员或者灾难遇害者的个人识别,生前采集的活体组织可能是留下的唯一可用于DNA分析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WNK1激酶( with no lysine kinase 1)-STE20相关脯氨酸/丙氨酸丰富激酶( Ste20-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SPAK)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以及低钠高钾饮食干预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致病作用。方法:75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低钠高钾饮食干预1个月,通过Realtime PCR对干预前后外周血中的WNK1和SPAK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受试者血压、血尿生化指标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组外周血中WNK1和SPAK mRNA水平的表达较健康志愿者组明显升高,低钠高钾饮食干预后信号通路的表达则较基线期明显下降。统计学分析表明WNK1激酶的表达水平与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WNK1-SPAK激酶通路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饮食结构的变化可通过改变WNK1-SPAK-NCC信号通路的表达而调节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而康复组同时由护士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均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大多数术前可CT确诊,但少数情况下脑膜瘤与其它肿瘤也会互相混淆。为此,本文回顾分析了一组CT误诊病例,以提高对脑膜瘤CT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7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110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观察其形态,演变过程;结果 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多,占67.2%,15例为单纯性硬膜下积液,52例与其他颅脑损伤并发,CT表现47例可见颅盖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线形水样密度影,39例可见大脑镰旁条形或线形水样密度影,本病一般初发现时积液量较少,41例在1-2周内积液增多,65例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2例积液渐增多且量较大,手术后痊愈。结论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既可发生于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也可位发生于大脑镰旁,故CT扫描范围应包括额顶部上矢状窦层面;急性硬膜下积液大多数可自行吸收,但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