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是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70%,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阶段。高达20%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携带基因BRCA1或2的突变,突变患者常常表现为明显的乳腺-卵巢肿瘤家族史[1]。BRCA1或2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在染色体损伤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2.
黏蛋白13(mueinl3,MUCl3)编码一种高分子质量跨膜糖蛋白,主要表达于胃肠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对黏膜上皮起保护和润滑的作用。MUCl3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降低黏附,不仅参与炎症的调节,而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MUCl3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防御素-1(β-defensin-1,HBD-1)和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宫颈炎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慢性宫颈炎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10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提取宫颈上皮细胞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果 慢性宫颈炎组HBD-1外显子-44C/G的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BD-外显子-52G/A、-20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2 Arg753Gln基因多态性在慢性宫颈炎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LR4 Asp299Gly、TLR4 Thr399Ile在研究人群中没有发现多态性表达.结论 HBD-1-44C/G位点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慢性宫颈炎的易感位点,携带C/G基因型、等位基因G过多分布的女性可能是慢性宫颈炎的易感人群,HBD-1-52 G/A、HBD-1-20G/A、TLR2 Arg753 Gln、TLR4 Asp299Gly、TLR4 Thr399Il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宫颈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4岁,孕4产1,住院号为247558,因“发现子宫肌瘤3^+年,月经增多2个月”于2008年2月15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正常,3^+年前发现子宫肌瘤,随访无特殊。末次月经为2008年1月7日,之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量中、色暗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已婚已产式,阴道畅,无充血,少许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和鼠双微体(MDM2)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3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APK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APK和MDM2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30/30)、93.33%(28/30)、50.00%(15/30)、35.00%(21/60)和16.67%(5/30)、23.33%(7/301)、66.67%(25/30)、78.33%(47/6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52、33.40,P均<0.05).DAPK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腹水生成、FIGO分期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15.84、33.47、10.55,P均<0.05),但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1、3.46、0.41,P均>0.0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x2=5.19,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生成、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无关(x2值分别为0.14、0.64、4.54、0.83、1.02,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APK和MDM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结论 DAPK和MDM2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及卵巢上皮性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lymphoma-like lesion,LLL)是一种在慢性炎症、特殊感染或机体特殊免疫状态下,子宫颈间质淋巴组织反应旺殖性增生所形成的与淋巴瘤相似的良性病变~([1])。在日常外检工作中常有发现。由于其在组织形态上与淋巴瘤相似,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6岁。绝经16年,因间歇性下腹部轻微疼痛不适1周,无接触性出血,不伴有阴道流血及流液,于2016年4月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体检: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外口及宫颈管黏膜轻度糜烂,未见确切宫颈肿物。  相似文献   
8.
例1女,48岁。绝经4年。因“无明显诱因阴道极少量出血1年”于2017年5月18日就诊于本院。患者1年前出现同房疼痛不适,阴道极少量出血,未引起重视,近半年来同房出血症状频繁。妇科检查:宫颈不肥大,光滑,无触血,宫颈管内无出血。宫体前位,形态大小正常,左右附件未扪及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再次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6月共111例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行再次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其他类型癌组,根据复发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分为>6个月复发组和≤6个月复发组,再根据再次手术中所见复发转移灶数目分为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最后根据再次手术后化疗的次数分为≥6个疗程组、<6个疗程组和未化疗组.观察再次手术中满意减灭术和手术并发症的例数,分析术后生存率.各组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其他类型癌组中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70例和2例(X~2=5.91,P<0.05);初次手术后>6个月复发组和≤6个月复发组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45例和27例(X~2=0.39,P>0.05);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获得满意减灭术例数分别为51例和21例(X~2=25.73,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1000mL、肠梗阻、肠瘘、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总发生率为22.5%,单病灶组和多病灶组手术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予以术后补救化疗后,≥6个疗程组、<6个疗程组和未化疗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2个月、9个月和2个月.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69.5%、58.6%、42.3%、29.2%.结论:对于单个复发病灶及初次手术后>6个月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实施再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予以补救化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