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型,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CagA、VacA抗体总检出率分别为85.07%(114/134例)、91.04%(122/134例),检出幽门螺杆菌I型菌株113例,Ⅱ型菌株11例,中间型菌株10例,各型菌株感染引起胃粘膜中重度炎症分别为100例(88.50%)、5例(45.45%)、5例(50.00%),I型菌株与II型菌株、中间型菌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20.05,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与儿童胃粘膜炎症程度有关,I型菌株能引起较重的胃粘膜炎症。  相似文献   
2.
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证实,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可出现甲状腺激素异常,统称为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对原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成人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研究已经较多,而有关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30例婴肝患儿进行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以评价婴肝患儿的甲状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胰腺炎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82倒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并对病因及H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病因以胃十二指肠病症最为多见,约占87.8%.急性胰腺炎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胃十二指肠炎症(P<0.01).结论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与HP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乙型肝炎患儿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受筛选后儿童352人,胃镜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并利用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的感染率。结果:乙型肝炎患儿112例HP感染率为75.0%,而对照组240例HP感染率为45.9%,两者之间差异有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安奇片和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HP)的疗效。方法 选择HP相关胃炎 110例 ,随机分成A组 6 0例 ,采用安奇片、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 1周 ;B组 5 0例 ,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 1周。 1周后两组均单独应用果胶铋胶囊治疗 4周。两组均在停药 4周后复查胃镜 ,观察两组HP根除率、胃黏膜炎症好转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组HP根除率为 93.3% ,B组为76 .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胃黏膜炎症好转率为 96 .7% ,B组为 84 .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临床症状缓解率 95 .0 % ,B组 80 .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安奇片、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短程疗法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小、顺应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胃镜检查与胃黏膜病理改变24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244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观察患儿均有黏膜炎症改变,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132例(90.03%),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3.21%);伴肠上皮化生80例(3.37%),淋巴滤泡形成972例(41.05%),伴活动性炎症409例(17.28%);幽门螺杆菌(Hp)阳性902例(38.09%)。Hp感染在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阳性率高,尤其在是伴淋巴滤泡形成和活动性胃炎中阳性部更高,分别为50.79%、68.73%、73.53%。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病理学改变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培菲康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传统的抗生素疗法,在抑杀致病菌的同时,亦抑杀了人体的有益菌群,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已被证实疗效不佳 [1].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的临床疗效已有较多的报道 [2],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则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作者自 2000年以来应用培菲康胶囊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 ic superfic ial gastritis;CSG)是儿童临床常见疾病。为了解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动力情况,本文对镜下不同病变程度的CSG患儿进行了胃电活动观察。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10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儿童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5~15岁,平均9·8±3·9岁。健康对照组15人,选自本院体检正常的儿童,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45岁。1·2方法:根据胃镜所见分为A(23例)、B(17例)和C组(16例)。A组:胃窦充血、水肿或见结节状、疣状隆起;B组:胃体黏膜轻度散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h食管内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的29例,包括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14例;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11例.对12例诊为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复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24h食管内pH监测,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返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返流时间、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oix-Ochoa评分, 结果采用组间比较或配对比较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为病理性GERD的有32例,占74.4%,各项返流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返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pH监测判定返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D的诊断率,而且为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返流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在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疾病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