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333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IFI组380例和非IFI组953例,检测患者血清GM、血浆BG水平,留取血液、痰液、灌洗液等标本行真菌培养.分析GM、B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AIDS合并IFI的诊断效能,比较IFI组和非IFI组GM、BG水平,分析患者真菌分布情况.结果 GM、BG联合(并联和串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达到86.05%、99.48%,优于GM单独检测的56.84%、88.35%及BG单独检测的66.05%、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GM、BG水平高于非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真菌培养以念珠菌(56.32%)及马尔尼菲篮状菌(51.84%)为主,非IFI组以念珠菌(98.25%)为主.结论 HIV/AIDS合并IFI时GM、BG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IFI的诊断效能,并可为HIV/AIDS合并IFI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实现医学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转换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检验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学检验实习生,传染病医院的教学特性与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培养侧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进一步掌握传染病实验室特色诊断技术,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公共卫生高质量医学检验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1q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09~2014-10在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共96例。观察所有病例处于基线时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补体C1q水平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补体C1q总浓度水平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补体C1q浓度升高者33例,不变或降低者63例,升高例数和降低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CD3、CD4、CD8、CD4/CD8、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8、CD4/CD8的检测结果升高,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联合检测补体C1q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不同免疫状态下肺烟曲霉菌感染的大鼠模型,研究免疫缺陷严重程度与肺烟曲霉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建立不同免疫状态的大鼠模型,经鼻滴1×107CFU/mL烟曲霉菌标准菌株孢子悬液引起肺烟曲霉菌感染,并于感染1、3、5、7、9 d分别随机处死每组1/5大鼠,收集大鼠血液标本,动态观察半乳甘露聚糖(GM)、(1,3)-β-D-葡聚糖(B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D4+T细胞水平变化,同时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和真菌培养。150只大鼠均分为6组,组1为正常对照组,组2为低剂量免疫抑制组,组3为高剂量免疫抑制组,组4为正常状态感染组,组5为低剂量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为高剂量免疫抑制感染组。结果 与组1比较,组4在感染1~5 d时WBC明显升高,组6则在感染1~7 d WBC明显降低,但在感染9 d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烟曲霉菌后,CD4+T细胞水平均有降低的趋势,组4在感染7 d、组5在感染3 d、组6在感染5 d...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本地区国家规划结核病防治项目的疾病分布和实验室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某院结核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国家规划结核病防治项目的病人960人次,观察所有病人的疾病分布情况,并对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研究结果。结果 在收集的96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739例,占76.98%,女性221例,占23.02%,男女患病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情况,0~20岁28例,21~30岁132例,31~40岁141例,41~50岁168例,51~60岁191例,61~70岁189例,71岁以上139例。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发病例数为273例,占28.44%,4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发病例数687例,占71.56%,2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分布方面,单纯结核病感染731例,占76.14%,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21例,占2.19%,合并真菌感染196例,占20.42%,结核病合并HIV及真菌感染12例,占1.25%。实验室检测中,有87例肝功能相关指标异常,占9.06%,有192例血常规相关指标异常,占20.00%,合并感染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相关指标异常指数较单纯感染的高,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国家规划结核病防治项目病人发病主要以高年龄为主;合并感染患者仍占较高的比例,且其肝功能、血常规相关指标异常指数较单纯感染高,提示临床防治工作应合理检查,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研究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与常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辅助性T细胞(Th)1/Th2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40例HIV/AIDS合并CM患者为A组,40例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为B组,40例单纯HIV/AIDS...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CD4检测结果。方法感染门诊和感染病区就诊的老年AIDS患者,观察疾病的分布状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1 296例老年AIDS患者中,单纯HIV感染398例,合并感染898例,单纯感染与合并感染病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85.80,P=0.000 173)。在合并感染病原中,HIV合并结核病(TB)420例,占46.77%,HIV合并青霉菌感染280例,占31.18%,多重感染198例,占22.05%,合并感染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中,CD4在0100个/ml230例,101100个/ml230例,101200个/ml 287例,201200个/ml 287例,201300个/ml 277例,301300个/ml 277例,301400个/ml 198例,400个/ml以上的304例。CD4越低,合并感染概率越大,治疗效果越低。结论老年AIDS患者合并感染比较多,病情比较严重,CD4的改善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治疗前后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和乳酸(LACT)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住院治疗的385例AI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治疗前病毒载量和合并症进行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全自动生化分析等技术,对AIDS病人治疗前后各组的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GT活性、LACT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385例AIDS病人中,单纯HIV感染171例(44.42%);合并结核病感染180例(46.75%);合并马尔尼非青霉菌(PSM)感染34例(8.83%)。病毒载量高值组为330例(85.71%),低值组55例(14.29%)。病毒载量高值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除血清LACT浓度有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低值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检测结果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LACT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IV感染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除血清LACT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结核感染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除血清LACT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结果比较,所有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PSM感染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LACT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γ-GT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AIDS病人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γ-GT、LACT均有不同变化,对病人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用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