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科自2010年以来,使用曲安缩松用于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患者103例,共计176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瘢痕疙瘩病例103例(男68例,女75例),瘢痕共计176块,年龄11~41岁,平均25岁,病程6个月~5年。其中胸部153块,肩部72块,耳垂36块,其它15例。皮损最大7cm×4cm,最小1cm×0.5cm。治疗前3个月内均未使用其它治疗方法。1.2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的药物为昆明积大制药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悬吊矫正上睑松弛术治疗上睑松弛的效果。方法采用眼轮匝肌悬吊矫正上睑松弛术治疗68例上睑松弛患者。结果 68例患者上睑松弛改善明显,鱼尾纹明显减轻。结论眼轮匝肌悬吊矫正上睑松弛术是矫正上睑松弛的较好方法,可以同时矫正伴发泪腺脱垂及鱼尾纹增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方法在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门诊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总结延续性护理教育对控制瘢痕复发的影响。方法将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仅给予常规门诊手术术前教育未失访的38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在常规门诊术前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的41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作为实验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诊率、瘢痕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复诊率为82.93%,对照组复诊率为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愈率为85.37%,对照组治愈率为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护理教育可提高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门诊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术后复诊率,最终提高瘢痕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治疗性沟通,对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围手术期给予一般术前教育的170例门诊小切口腋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围手术期给予治疗性沟通的182例门诊小切口腋臭术患者作为实验组,统计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是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手术满意率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引起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例无效,无死亡患者,有效率为97%,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能否发现责任血管,对手术和术后效果影响大;但同时与术者的经验和显微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在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睑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行睑袋整复术的同时,沿下眶骨缘向下在骨膜表面充分剥离术前标记的睑颊沟凹陷范围,形成一囊腔,并将眶隔脂肪修整成脂肪垫使眶隔脂肪尽量平整铺于囊腔,并用尼龙线外固定.结果:本组119例,均进行了3~12个月的随访,随诊观察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下睑形态自然,曲线圆滑,效果稳定,受术者自觉外观满意.结论:眶隔脂肪下移经皮外固定用于伴睑颊沟凹陷畸形的睑袋整形术,能解决常规睑袋整形术后下睑局部凹陷而不圆润的问题.此法既能使下睑袋及泪眶沟均消失,又能恢复下睑曲线圆滑的自然形态,且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曾春  高锦越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2,24(6):1075-107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5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在出血后早期(72h内,早期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并在载瘤动脉周围置入罂粟碱缓释物;58例在出血后晚期(72h以后,晚期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给予尼莫地乎持续泵入扩血管、3-H疗法等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12例,晚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3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明确动脉瘤为病因的前提下,采取早期手术联合瘤周置入罂粟碱缓释物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路径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行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路径模式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睑袋整形术的延续护理方法,总结其对睑袋整形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2013年接受皮肤入路睑袋整形术受术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将2012年仅给予常规门诊手术术前教育的78例睑袋整形受术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在常规术前教育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的83例受术者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受术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评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是提高门诊睑袋整形术后满意程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锦越  李茂玉  涂建华 《西部医学》2014,26(11):1526-1527
目的 探讨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需行眼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进行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对照组25例进行单纯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实验组手术中应用下睑皮肤切口,进行眶隔疝出脂肪摘除或眶隔脂肪囊下移固定后,将眼轮匝肌深面的眶肌筋膜韧带中部剪断,提紧外眦韧带,同时将轮匝肌固定在外眦韧带上,去除适量皮肤,重建眼部紧致流畅的轮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实验组受术者下睑形态良好,无外翻、凹陷、退缩现象,患者满意度高,明显优于时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 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切除下睑多余的松弛组织而不会发生睑外翻,使下睑轮廓更加紧致流畅,符合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