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131I治疗前根据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分为低危的409例PTC患者资料,131I治疗后5天行全身显像(W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根据显像结果及随访资料判断SPECT/CT上有无转移淋巴结的存在。比较有转移淋巴结及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PECT/CT上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预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果 131I治疗后SPECT/CT发现91例患者存在转移淋巴结,发生率为22.25%(91/4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及T分期是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sTg水平是影响转移淋巴结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Tg预测转移淋巴结存在的最佳界值为4.01 ng/ml,敏感度87.3%,特异度60.1%。结论 低危PTC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SPECT/CT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较高,肿瘤较大及sTg水平高是其影响因素,sTg水平高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6 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的甲状腺显像和 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亚甲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亚甲炎6 5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7~ 6 5岁 ;病史 3天~ 1.5年。均有甲状腺肿大、疼痛、触痛、血沉升高。 47例低热 ,5 1例白细胞增高 ,43例有轻度代谢亢进表现。均经血清 FT3、FT4、TSH测定。 2 4小时吸 1 31  率均减低。1.2 甲状腺显像 采用 SIEMENS orbit SPECT仪 ,静脉注射 99m Tc O- 4 185 MBq后 30分钟 ,用低能平行孔通用型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肾动态显像(CRS)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效能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立、卧位外周血浆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检测及基础、CRS的RVH患者,按CRS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激素水平,以ROC曲线分析2组血浆立位PRA,得出PRA的最低阈值。结果 阳性组24例,阴性组11例。阳性组立位PRA较阴性组升高(Z=3.11,P<0.001);2组卧位PRA、立卧位AngⅡ及A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组立位PRA的AUC为0.84,PRA为2.47 ng/(ml·h)时,CRS诊断RVH阳性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1.82%。结论 立位PRA是影响CRS诊断RVH敏感度的重要因素。联合测定血浆PRA可提高CRS对RVH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PECT/CT碘化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临床拟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26例,均行^131I-MIBG全身显像,常规肾上腺区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并对肾上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像融合断层。结果 12例最终排除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阴性;14例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阳性。结论 SPECT/CT ^131I-MIBG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嗜铬细胞瘤(包括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高永举  杨杏  杨森  蒲兴华  高如宏 《河南中医》2012,32(12):1578-1580
生脉饮与“复脉辈”皆自张仲景《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化裁而来,但炙甘草汤因伤寒伤阳而设,“复脉辈”则因温(热)邪伤阴而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须详细区分伤寒、温病而运用.在温病发展过程中,亦当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按照不同疾病证型,适当选择“复脉辈”类方剂进行加减化裁,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心肌存在灌注缺损、拟择期行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2组介入治疗术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及99mTeSPECT检查进行疗效及风险评价。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3个月时均较术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对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中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并与非细支气管肺泡型腺癌(non—BAC AC)的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PET/CT在BA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BAC及55例non—BAC AC的FDG PET/CT显像资料。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病灶位置、形态及边界、密度分布及其他典型CT结构征象。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平均SUVmax,评价与肿瘤分型有关的CT征象,比较单独PET、CT及PET和CT联合诊断的准确性。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行t检验、McNemar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结果BAC组共47个病灶,non—BACAC组共63个病灶,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0.17与6.28±3.04,t=-10.374,P〈0.0001)。BAC组纯磨玻璃密度影(45%的病灶,21/47)是相关的CT征象(Fisher精确检验,P〈0.0001)。结合PET代谢和CT解剖结构特征的联合诊断准确性与单独PET或C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39),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8%(28/32)、47%(15/32)和66%(21/32)。结论理解FDG PET/CT显像中BAC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如动态观察中呈持续的CT磨玻璃密度影,即使低FDG摄取,也要考虑BAC可能。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病因复杂,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挑战性。一体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检查,通过PET与MR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优势互补,形成整合优势。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缩短PET/MR扫描时长、选择适宜的个性化扫描协议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文献复习和大量临床应用积累基础上,基于病灶是否具有显像剂聚集,建立简繁不同的PET/MR成像协议和报告,并形成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