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学校2017年入学的8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人数均为41人。其中观察组学生采用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以及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为95.12%,对照组的教学效果为60.98%,观察组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为65.8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方面,观察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以临床手术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临床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 TMS)治疗中应用磁共振导航定位与"标准5 cm法"定位的位置差异。方法对12例抑郁发作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导航定位和5 cm定位法定位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比较两者位置的差异,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观察抗抑郁治疗效果。结果磁共振引导下定位与传统定位的DLPFC相距平均(17.42±9.62)mm,该距离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 P0.01)。共有9例患者接受超过5次r TMS治疗(最少6次,最多25次),r TMS治疗前后的HAMD分别为(24.56±4.50)分与(7.78±4.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01),其中有4例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结论磁共振导航定位与标准5 cm方法定位的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在r TMS抗抑郁治疗研究中采用磁共振引导定位,能够更精准定位DLPFC区域。  相似文献   
3.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骨上、下入路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方法 172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锁骨上、下入路穿刺置管过程中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8.8%(锁骨上入路) 及97.7%(锁骨下入路);误穿动脉及发生气胸、血胸比率以锁骨下入路为高(P<0.05)。导管留置期间锁骨下入路法较锁骨上入路法易发生导管阻塞(P<0.05),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 锁骨上入路行中心静脉置管优于锁骨下入路。  相似文献   
6.
马洁华 《北方药学》2012,(10):56-57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somatom emotion16多层螺旋CT机扫描,上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64例患者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0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4例,合并感染6例;CT征象出现率高低依次为胰腺体积增大,胰周筋膜水肿增厚、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能协助临床明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附着能力,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及其变异特性,简述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流程及接种效果,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治疗。但此种病毒毒力低,患者症状轻,不必恐慌,可通过综合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洁华 《中外医疗》2012,31(24):104+106-104,106
目的探讨运用自拟胃炎康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这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A组)的41例患者予以奥美拉唑等口服治疗,观察组(B组)的41例患者予以奥美拉唑等口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80%和72.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拟胃炎康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炎,并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