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产后胸闷气促5 d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明显,不伴发热、喘息、浮肿等症状,未诊治。入院前5 d,剖宫产娩出足月男婴10 h后,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加重,伴粉红色泡沫痰、双下肢浮肿、不能平卧。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史,规律产检,孕期未发现高血  相似文献   
2.
积极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事件发生和减少因CHD事件死亡的关键。世界各国人群中都观察到总胆固醇水平与CHD的危险呈连续性相关。由于人群中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高度相关,所以LDL—C与CHD危险存在着相同关系。并且是对数线性关系。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专家委员会第三次报告(ATPⅢ)中再次明确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并已被多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所证实。NCEPATPⅢ最新报道依据最近公布的临床试验提出了更为积极的降脂目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与高血压不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北京及上海地区医院住院的4 415例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0者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将研究对象分为PAD组1 221例,非PAD组3 194例,测定其血脂及尿酸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AD组血尿酸水平(349.43±125.99μmol/L)明显高于非PAD组(327.24±110.29μmol/L)(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PAD相关(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和糖尿病史、吸烟史、性别一样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度收缩性心力衰竭伴发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11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0.30-0.50之间的心衰患者分为NSVT组(n=50)和无NSVT组(n=69),统计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心脏超声指标、临床生化指标、心电图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SVT与上述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无NSVT组比较,NSVT组患糖尿病者比例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大、LVEF低,肌钙蛋白I(TnI)、B型脑钠肽(BNP)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HGB)高,QRS波时限长(P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TnI、糖化HGB及QRS波时限与NSVT发生呈独立正相关。结论对于中度收缩性心力衰竭伴发NSVT的患者,NSVT的发生与心功能状态、糖化HGB及QRS波时限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于我院行肺静脉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合并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550 ms],共3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测定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SDNN,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食管调搏的方法测定CSNRT,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均有明显上升(P0.05);术后6个月测定CSNRT较术前有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rMSSD、SDNN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肺静脉隔离术后,窦房结功能明显恢复,迷走神经张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