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心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2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勃起功能的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勃起功能好转,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0)水平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且均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组。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及勃起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近研究表明,健康者一次室性早搏(PVS)可以引起其后窦性频率的短暂加速后减速.这种双向变时性变化逐渐被认为是一项简单无创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方法--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HRT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意味着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存在异常[1].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HRT现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AMI病人按是否合并胰岛素抵抗分为两组,合并胰岛素抵抗组38例,无胰岛素抵抗组40例,另入选40例正常对照组。3组病人入院l周内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经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处理,获得时域指标-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为分析指标,并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合并胰岛素抵抗组HRV及HR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和无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均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无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合并胰岛素抵抗组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存在统计学差异。AMI合并胰岛素抵抗组SDNN与Ts呈正相关(r=0.4492,P<0.005)。结论:AMI病人HRV、HRT现象较非冠心病人群减弱,在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减弱更加明显,且SDNN与T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每次40mg,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氧化亚氮、内皮素-1及血脂、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氟伐他汀,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优于单纯氟伐他汀。  相似文献   
5.
BALB/c系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SPF级BALB/c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选用成年SPF级BALB/c裸小鼠38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重和12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雌雄裸小鼠肾、脑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心、肝、肾上腺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系数、肾上腺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肾系数差异显著(P〈0.05)。雄性裸小鼠体重与心、肝、肾、脑、肾上腺、睾丸有线性关系。雌性裸小鼠体重与肝、肾、胃有线性关系。结论BALB/c雌雄裸小鼠的体重、心重量、肝重量、肾重量、脑重量、肾上腺重量、肾系数、脑系数、肾上腺系数具有差异,其体重与某些脏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TNF-α水平;HSPN患儿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和24h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清VEGF、TNF-α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①HSP、HSPN患儿血清VEGF、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②HSPN患儿其血清VEGF、TNF-α浓度高于HSP组(P〈0.05)。③HSPN组的血清VEGF、TNF-α与尿MA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④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TNF-α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TNF-α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清VEGF和TNF-α浓度动态变化对临床小儿HSPN的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英  陈荣花 《广东医学》1998,19(4):303-304
为探索更有效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采用对比传统疗法和加用复方丹参、纳络酮联合疗法治疗65例新生儿缺氧缺生脑病患儿。结果表明,加用复方丹参、纳络酮联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综合疗法。认为复方丹参、纳络酮治疗,尤其争取在生后24小时内及时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积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肺动脉压力(PAP)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血脂水平、PAP及心电图振荡起始(TO)、振荡斜率(TS)、24h内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24周后血脂、PAP及自主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后B组PAP明显低于A组,SDNN及TS水平明显高于A组,TO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调脂的同时具有非调脂依赖性心脏保护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奈比洛尔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奈比洛尔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40例。阿替洛尔组口服阿替洛尔,25~50mg/次,2次/d;奈比洛尔组口服奈比洛尔,5mg/次,1次/d。共治疗12周,观察2组血压、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结果奈比洛尔组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内皮功能及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与阿替洛尔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在奈比洛尔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后有所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奈比洛尔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对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脑钠钛(BNP)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平喘祛痰、利尿、强心、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天。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血浆BNP,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脉血气、血浆BNP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改善通气,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