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在49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24/49),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均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胆囊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有较高表达,与高中分化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和Nevin分期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73蛋白表达阴性病人预后显著优于p73蛋白表达阳性病人,术后1年内死亡者p73阳性表达率为68%(21/31),1~3年死亡组为25%(3/12),而>3年死亡组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73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有16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接受了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结果 16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氰酶、肌酐和血氨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估的计分由9.91±1.09降至6.64±1.76,Glascow昏迷评分由7.29±2.06升至13.26±2.14.16例患者中14例成功过渡到肝移植治疗,13例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81.25%.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3.
IL-2治疗对肝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 -2治疗与肝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4例术前有IL -2治疗史、12例术前没有IL -2治疗史的肝细胞癌存档石蜡包埋切片组织中MRP1、IL -2受体α链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L -2治疗组中IL -2受体α链表达强度为 :0 3 0 19± 0 0 40 2 3 ,明显高于非治疗 (0 2 63 1± 0 0 2 2 2 4,P <0 0 1) ,IL -2治疗组IL -2治疗有效。IL-2治疗组中MRP1表达的强度为 :0 3 3 64± 0 0 44 67,非治疗组为 :0 3 0 0 8± 0 0 3 764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用IL -2治疗HCC患者 ,在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同时增加了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因此 ,在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时 ,联合应用IL -2会降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ameliorated 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APBLT)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间实施肝移植治疗的166例PHC患者临床经过,统计术后1年、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以及复发时间。结果APBLT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37.9%;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5、8%,中位复发时间为(3384-78)d,与大的移植中心所报道的大宗PHC原位肝移植病例随访数据相近。结论APBLT是治疗PHC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不是影响移植术后预后的关键因素。PHC肝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以及对术式的熟悉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支气管胆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5月~2009年5月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医院收治的8例肝胆管结石并支气管胆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8例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后,6例治愈、1例效果不佳、1例死亡.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流出段胆管的狭窄和梗阻是支气管胆瘘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mad7、TGFβRⅠ蛋白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探讨Smad7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 62例HCC中Smad7、TGFβRⅠ蛋白表达情况 ,并分析它们与HCC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62例HCC组织中Smad7、TGFβRⅠ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48%、2 9.0 3 % ,Smad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 ,而TGFβRⅠ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 (P <0 .0 5 ) ,两者在HCC中表达呈负性相关。且Smad7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有无瘤栓、包膜完整性、复发时间长短、血AFP、肿瘤结节数及有无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Smad7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 ,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我们回顾分析了 198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71例原发性胆囊癌的病历资料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45例 ,年龄 2 3~ 84岁 ,平均61岁 ,其中 5 0岁以上 5 5例 ,占 77%。入院前病程 2d至 11年 ,平均 10个月。 5 6% (4 0 /71)的病例合并有胆囊结石。入院前首发症状依次是右上腹疼痛 ,占 85 % (60 /71)、黄疸 2 3 % (16/71)、右上腹包块 2 0 % (14 /71)、消瘦 15 % (11/71)、发热 10 % (7/71)、腹水 8%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自体肝移植模型姜黄素预处理(CU)组以及自体肝移植模型溶剂对照(CM)组,术后或再灌注2,6,24 h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含量检测。结果血清ALT及AST水平,CM组及CU组均较SO组明显升高,但CM组又明显高于CU组;MPO在SO组含量明显低于CM组和CU组,而CU组又显著低于CM组。结论姜黄素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疗效,总结移植前处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9月2006年2月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治疗15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87%(13/15)。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型威尔逊氏病患者术后角膜K—F环消失,血清铜蓝蛋白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1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11例HBsAg转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能提高ALF患者的生存率;年龄不应作为ALF患者肝移植的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移植时机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的使用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大鼠胃壁中的表达,探讨其对PHG病变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方法制备PHG大鼠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SO)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 计数。结果:HIF-1α,VEGF和CD34在PHG组大鼠胃壁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O组(P<0.01)。结论:HIF-1α的过度表达可能在PHG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