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慧峰  潘琦文  班婷 《中外医疗》2013,32(17):109-109,111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5例,初产妇2例,经产妇3例,疤痕子宫1例,有流产史4例,剖宫产分娩1例,阴道分娩4例。诊断胎盘植入,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注入MTX50mg,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口服米非司酮25mg/d。结果均达到临床治愈,治疗过程中出血不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止血效果显著,减少胎盘残留,避免子宫切除,保留女性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新建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某年产量为72.7万k VAh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铅烟和铅尘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和(或)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超标率为33.3%(17/51);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1.9μmol/L)者检出率为2.3%(10/438)。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铅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铅烟或铅尘CSTEL均不超标,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者检出率下降到0.9%(4/438)。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为铅烟和铅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能的发展及电离辐射的广泛应用,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职业人群和公众越来越多,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人群健康效应包括致癌、非致癌等研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物理性质、接触时间、剂量和剂量率等。目前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研究结论尚无一致共识。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的健康效应研究进行回顾,为低剂量电离辐射长期接触人群的健康效应、影响机制及防护策略研究等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探讨倍半萜烯内酯化合物对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内核因子-кB(NF-кB)信号转导活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N)作为受试物,以对PN诱导转归敏感的CNE1细胞给予TNF-α预诱导建立模型,PN处理后提取胞质和胞核蛋白,分别检测IкBα降解、NF-кB p65亚单位活化后核内迁移,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检测核内活化NF-кB的DNA结合活性.进行PN剂量和作用时间依赖关系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IкBα蛋白存在于胞质中,PN处理组使TNF-α诱导的胞质IкBα蛋白降解被抑制、胞核内蛋白含量减少;相应地,阴性对照组p65亚单位在胞质中含量高于胞核内,PN处理组抑制TNF-α诱导的胞质p65核转位;同步进行的EMSA可见,PN处理组NF-кB核结合活性比,TNF-α诱导组明显降低.随PN处理时间(0.5~4h)和剂量(5~25 μmol/L)增加,胞质中IкBα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增强(其蛋白含量增加),胞核内p65亚单位蛋白减少,EMSA结合活性降低,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结论:PN可影响NPC细胞内NF-кB因子的活化,提示PN对TNF-α诱导NF-кB信号的抑制作用可能是PN诱导NPC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斌    刘玥如    闫雪华  梁雪玲  陈慧峰 《现代预防医学》2020,(17):3104-3108
目的 探讨广东某电网企业职工2种职业紧张模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对广东某电网企业1091名职工整群抽样,分别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对工作需求-自主模式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模式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进行评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检出轻度职业倦怠139人(14.5%);重度职业倦怠467人(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电磁辐射(Z=-2.149)、高温高空(Z=-2.493)、视屏作业(Z=-3.366)、吸烟(Z=-2.019)、运动(Z=-3.082)和睡眠时间(Z=-4.554)组间职业倦怠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DC模式下,职业紧张、吸烟、缺乏运动和睡眠时间短是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缺乏运动和睡眠时间短是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电网企业高职业紧张职工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较大,吸烟、运动和睡眠时长是职业倦怠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急救措施和护理方式进行回顾。结果全部患者共46例成功抢救,有45例止血成功,有3例转外科手术,2例患者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临床中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石化企业职工职业紧张与血糖异常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工作需求-自主(JDC)和付出-回报失衡(ERI)两种模式评估某石化企业1 683名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并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特征、生活方式和健康检查资料。结果 JDC和ERI模式下,某石化企业员工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28.4%和27.2%。检出血糖异常73人(4.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龄、视屏作业和月收入间血糖异常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JDC和ERI模式下,BMI、年龄、工作制度、工龄均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ERI模式下,内在投入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BMI、年龄、工作制度和工龄是某石化企业员工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在ERI模式下,内在投入与职工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