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以工作量为基础计算手术室护士绩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量化数据,根据"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评估系统(RBRVS)"计算手术护士工作量并转换为绩效分值。结果方案实施后整体工作时间内直接护理时间明显提升,达到总工作时间的73.22%,首台手术准时率从50.97%提高到75.11%(p<0.05),接台手术间隔时长从平均0.62小时降至0.33小时。结论建立以工作量为基础多维度评价手术护士绩效方案体现专科护士的工作特点与劳动价值,充分调动手术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手术室运行效率和护士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思思  王俊  郑杭生 《中成药》2023,(11):3688-3692
肝纤维化是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过程,若不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三七皂苷类成分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代谢等方式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的发生。为进一步推进三七皂苷类成分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阐述,对近年来三七中皂苷类成分防治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今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性病的蔓延,淋菌性结膜炎时有发生,尤其是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最常见。我院2000年至2005年共收治28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儿。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28例,男17例,女11例。出生后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其母亲因各种原因导致淋菌感染成为带菌者,分娩时婴儿受到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他的分泌物污染而发病。2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8例,除1例剖腹产外,其余均经产道分娩。其中男婴17例,女婴11例。双眼发病24例,单眼发病4例。出生后24h发病9例,24h~48h发病10例,第3天发病7例,第4天发病1例,第5天发病1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红肿…  相似文献   
5.
报道10例游离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包括掌握观察原则、了解皮瓣动静脉危象探查术后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观察方法。本组7例患者的皮瓣出现静脉危象,3例患者的皮瓣出现动脉危象,及时手术处理后恢复正常血液循环。本文归纳了血管危象术后皮瓣的常规护理方法,同时总结了探查术后皮瓣的血液循环,即通过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皮肤张力、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进行判断,也可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皮瓣远端小切口观察血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陈思思  郑禹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3):310-312,封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T1D)的发生与人类肠道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尤其是桐萨奇B组病毒.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诱发T1D,且与病毒数量、病毒株型、宿主微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病毒感染也能抑制T1D的发生.该文从病毒感染诱发T1D的相关因素及病毒感染抑制T1D发生的可能机制这两方面探究柯萨奇B组病毒与T1D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IV型胶原(collage typeⅣ,CIV),对患者的肝纤维化进行分期(SO~S4期),按照患者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分组,检测血清25(OH)D3并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25(OH)D3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指标随着炎症活动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与CIV随着肝纤维化程度水平升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HB炎症活动度(r=-0.772)、肝纤维化程度(r=-0.727)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体内炎症活动加剧、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进标本管理模式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探索提高分析前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8年不合格标本,2019年增加临床沟通频率,专人监管不合格标本情况,对2018年住院标本不合格率前10位的科室进行重点沟通,评估措施有效性.结果 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0.1053%)较2018年(0.128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1.5700%)较2018年(1.704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与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重点科室常规项目8个科室下降,微生物项目7个科室下降.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固和标本采集量错误;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痰取样不合格和尿污染.结论 通过加强标本监管、提高临床沟通效果、适度培训考核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