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3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接睫状沟植入法或缝线固定法进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 直接睫状沟植入法14只眼(41.2%),缝线固定法20只眼(58.8%),31只眼(91.2%)视力达到0.1以上,21只眼(61.76%)视力达0.3以上,28只眼(82.4%)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选取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面部瘢痕是整形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治疗内容,最能反映出瘢痕治疗的美学效果。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瘢痕切除加康克宁通 A 瘢痕内注射和瘢痕磨削的综合治疗面部瘢痕22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7例,男183例、女144例,年龄16岁~53岁。其中条状瘢痕134例,治疗后,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对患者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患者61例122眼,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0.5a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用电脑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0.5a的角膜曲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个参数的改变,用临床病史法计算出术后矫正角膜曲率(K矫正),建立K矫正对术后测量的角膜曲率(K术后)的回归公式,并比较IOL-Master和电脑自动验光仪测量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的一致性。结果 IOL-Master测量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曲率分别为(43.25±1.15)D和(39.13±1.92)D,前房深度分别为(3.65±0.21)mm和(3.55±0.20)mm,眼轴长度分别为(25.58±0.89)mm和(25.49±0.87)mm,手术前后三组数据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电脑自动验光仪测量的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分别为(43.20±1.15)D和(39.06±1.89)D,推导的回归公式为:K矫正=1.093×K术后-4.013。Bland-Altman分析显示IOL-Master和电脑自动验光仪在测量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上一致性较好。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患者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均较术前降低,相比较角膜曲率改变更明显,可采用回归公式对术后角膜曲率进行矫正。IOL-Master和电脑自动验光仪在测量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上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将全部玻璃体切除的方法在眼外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85例(85眼)眼外伤中,闭合性眼外伤17例,开放性眼外伤68例。其中眼内异物伤3 2例、巨大裂孔17例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 4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A级6例,B级8例,C级8例,D级12例。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并通过巩膜压陷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结果 在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充分全玻璃体切除术78例,部分全玻璃体切除7例。最终随访81例,初次手术成功73例(90 . 12 %) ,再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4例,最终视网膜保持平复77例(95 . 0 6%)。视力在0 . 0 6以上者42眼,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 0 0 5 )。结论 眼外伤手术中全玻璃体切除技术切实可行,可减少玻璃体残留所致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6岁。曾在外院诊断为马凡综合征。自幼视力差,配戴-12D眼镜,眼部无外伤和手术史。自诉6d前因疲劳过度出现右眼胀痛,伴头痛,呕吐1次,门诊拟“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收入院准备手术。右眼视力数指/眼前,戴镜视力0.02,眼压4.3mmHg,12~1点角膜缘后2mm处巩膜弧形变薄,宽1mm,  相似文献   
6.
陈姚若  钟广斌  张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67-1568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共60例86眼,应用氩激光对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激光参数:时间0、1~0.2S,光斑直径100~200μm,能量100~400mw。激光部位:周边部的格子样变性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片状萎缩区、玻璃体视网膜条索形成区、干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网脱)术后变性区、局灶性视网膜下增殖性病变区、后极部及黄斑区的渗漏灶及新生血管灶,光斑效应为Ⅱ~Ⅲ级,每次的光凝点在100~400。结果 光凝治疗1年后视力稳定或上升1~2行8l眼,有效率为94.2%。干性裂孔封闭良好,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及色素上皮缺损区无新的病灶,15例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光凝后仅有5例复发,有效率为67%。所有患者未发现有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及网脱发生。结论应 用氩激光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干预性的光凝治疗,起到稳定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保护患者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4%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6例(26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3例(13眼)。强化浓度组(A组):1.34%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两组均接受全身加局部同种和相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角膜溃疡局限、前房积脓吸收、角膜水肿消退平均时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治愈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病例角膜溃疡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得以保留眼球,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强化治疗组角膜溃疡局限、前房积脓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治愈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妥布霉素滴眼液为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线药物,强化妥布霉素频繁点眼可以快速达到较高组织浓度,加快角膜溃疡愈合过程,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选择-8.00D以上病理性近视患者共80例106眼行FF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结合眼科常规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影显示视神经乳头出现异常荧光者21眼(19.8%).视网膜出现局灶性窗口样荧光32眼(30.2%),局灶性墨汁样渗漏荧光20眼(18.9%),局灶性荧光遮蔽18眼(17.0%).黄斑区的局灶性荧光遮蔽15眼(14.2%),局灶性荧光渗漏12眼(11.3%).视网膜血管的异常荧光共10眼(9.4%).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5眼(23.6%),发生在黄斑区、后极部和周边部,呈单一或多发病灶.结论: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多发危害大,FFA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12例睑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运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后者运用红霉素眼膏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眼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鳞屑性总有效率55.6%、溃疡性总有效率47.8%、眦部总有效率33.3%均高于对照组的26.7%、36.3%、10.5%,1个月后鳞屑性总有效率88.9%、溃疡性总有效率86.9%、眦部总有效率66.7%均高于对照组的66.7%、63.7%、52.6%,平均眼压(17.1±1.9)mmHg高于对照组(13.9±1.7)mmHg,P<0.05。结论:运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缘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手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提高及生存质量改善状况。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到2003年6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采用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问卷在白内障手术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活动、心理健康状态等QOL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QOL得分提高与视力提高显著相关。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提高,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得分均相应提高,视觉相关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