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MPR)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 (2D)和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例周围型肺癌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层厚 1~ 2mm)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2D图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内部结构、分叶征、毛刺征、病灶周围血管、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 ,但显示的范围、征象较局限。MPR可以多个方面显示肿块与胸膜、纵隔结构关系 ,MPR可多方面清楚显示肺癌本身征象和肺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以 2D螺旋CT图为基础 ,结合MPR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为婴幼儿耳聋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也使早期听力筛选及时分辨外周或脑干的病变成为可能.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特征对婴幼儿耳聋早期评估的意义.设计 以诊断为依据的观察性研究.地点和对象 2000- 10/2003- 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 80例,男 48例,女 32例,年龄 37周~ 4岁,平均 2.5岁.方法 采用丹麦 DANTEC KEYPOTNT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 80例有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 BAEP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 Ⅰ,Ⅱ,Ⅲ,Ⅳ,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期,Ⅲ~Ⅴ波峰间期,Ⅲ~Ⅴ,Ⅰ~Ⅲ波峰间期比值.结果 80例 160只耳中,正常耳 30只,异常的 130只耳中周围性通路异常 92耳,蜗后病变 38耳.其中周围性通路异常分别为轻度 12耳、中度 25耳、重度损害 55耳.结论 BAEP检查可以判断早期婴幼儿耳聋听觉通路损害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为婴幼儿耳聋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也使早期听力筛选及时分辨外周或脑干的病变成为可能。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特征对婴幼儿耳聋早期评估的意义。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观察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0—10/2003—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7周~4岁,平均2.5岁。方法:采用丹麦DANTEC KEYPOTN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80例有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BAEP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Ⅰ,Ⅱ,Ⅲ,Ⅳ,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期,Ⅲ~Ⅴ波峰间期,Ⅲ~Ⅴ,Ⅰ-Ⅲ波峰间期比值。结果:80例160只耳中,正常耳30只,异常的130只耳中周围性通路异常92耳,蜗后病变38耳。其中周围性通路异常分别为轻度12耳、中度25耳、重度损害55耳。结论:BAEP检查可以判断早期婴幼儿耳聋听觉通路损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用药物无法控制的晚期癌性顽痛。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的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在治疗中CT顽痛定位的应用计算结果对丘脑中央中核、杏仁核进行射频电极损毁。结果:控制35例(94.3%)缓解2例(5.7%),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CT扫描对靶点直接定位,行核团损毁,操作简单,创伤小,图像特别清晰,与脑标准切面解剖图谱可比性强,易于推断靶点位置,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介导的合理性、双切割系统活检针的作用以及对临床受益反应的影响。方法238例疑诊为恶性肿瘤的肺部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应用Biopince^TM full core切割针经皮肺活检,79例于DSA下进行,其余159例CT下进行。结果233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组织学标本,取材成功率为97.90%。DSA、CT组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9.33%、96.32%(P〈0.05)。两组病例共有9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DSA、CT组符合率分别为88.89%(24/29)、96.66%(60/62)(P〈0.05)。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DSA、CT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2.27%(P〉0.05)。结论合理选择影像导向和活检针,可以提高取材准确性,减少创伤,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二维(2D)及三维(SSD)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 (2D)和表面覆盖技术 (SSD)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5例周围型肺癌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层厚 1~ 2mm)和表面覆盖技术。结果  2D图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内部结构、分叶征、毛刺征、病灶周围血管、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 ,但不能立体、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SSD可多方向立体、直观清楚显示肿瘤表面征象和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以 2D螺旋CT图为基础 ,结合SSD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53例腰椎骨折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对其分型。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提高骨折脱位的诊断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对肺部细节显示评价,评估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分别进行过常规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和低剂量螺旋CT胸部平扫的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显示胸部结构细节方面的差别。结果:右肺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上叶低剂量96.5%,常规剂量98.2%;中叶低剂量95.1%,常规剂量95.7%;下叶低剂量91.5%,常规剂量92.1%。左肺各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上叶低剂量96.3%,常规剂量97.8%;舌叶低剂量68.3%,常规剂量70.1%;下叶低剂量93.9%,常规剂量95.2%。外围肺纹理低剂量93.8%,常规剂量91.2%。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胸部平扫在显示胸部细节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不但适用于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而且同样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