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运动治疗对胸腰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32例临床确诊为胸腰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患者,进行3阶段共6周的运动治疗.内容包括腰背肌群的紧张松弛训练,核心稳定能力训练和步行体能练习.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6周后,进行Oswestry腰背功能障碍指数、改良Schober试验和VAS止痛药物需要模拟指数测定.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Oswestry指数、Schober试验值、VAS药物需要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身状态有明显改善21例(65.62%),轻度改善8例(25.00%),无改变3例(9.38%),没有患者认为在治疗期间自身状态变得更差.结论 运动疗法能有效减轻胸腰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活动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暂心肌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空间表达规律。方法:建立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h、4h、6h、7h以及假手术组(n=6)。Westernblotting检测VEGF在缺血区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肾、骨骼肌、血浆、肝、肺以及脑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肾、骨骼肌、血液、肝和肺的VEGF表达升高(P<0.05)。血液的VEGF和缺血区心肌中VEGF相关(P<0.05)。结论:心肌缺血刺激使心肌VEGF表达增高,也使邻近组织和远隔组织的表达增加;血液与心肌VEGF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心肌周缺血频率对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的心肌周缺血频率对新两兰兔冠状动脉侧支生成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2只,体重2.0~2.5kg。于兔冠状动脉左室吏安装气囊梗阻器,制作间断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负荷为2min/h,2次/d,每次缺血2min后恢复血供,隔58min后行第二次缺血刺激,共4周。根据不同周缺血天数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1术组和3d/周、5d/周及7d/周缺血组。采用微球技术检测各组缺血和非缺血区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CCBF)变化,采州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缺血区侧支循环的形态学改变,于术前和缺血刺激前、后24h进行血清肌钙蛋白的检测。结果3d/周、5d/周及7d/周的缺血刺激均可引起缺血区CCBF和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刺激后24h,血清肌钙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每周3d、5d或7d,共4周的心肌缺血刺激均可显著促进心肌缺血区侧支生成,且不损伤心肌;高于每周3d的缺血频率不一定能进-步促进侧支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制作间断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负荷为2min/h,缺血刺激4周。取缺血区心肌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VEGF蛋白在缺血区心肌的表达水平;取兔术前和缺血刺激前、后24h血清检测肌钙蛋白(cTnI)。结果:气囊充气可以有效、迅速地诱发心肌缺血;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相比,缺血刺激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缺血心肌VEGF表达升高(P<0.05),各缺血刺激组间的VEGF表达无差异;各组左室支支配区未见心肌坏死和血栓形成;兔缺血刺激后24h血清肌钙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持续4周的间断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无损伤,可以显著提高缺血区心肌VEGF表达增加,不同刺激频率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1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施了第一例肾移植后,移植医学仅经过了30余年的历程,这一领域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移植手术几乎成为常规的治疗。接受移植的患者很可能是一个极度失健(deconditioned)、营养不良、恶病质的个体,其身体至少一个脏器已经达到终末期器官疾病,不论是肝硬化、肺病,还是心脏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日负荷对冠状动脉侧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冠状动脉侧支血流量(CCBF)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4只,体重2.4±0.2kg。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缺血组根据日缺血负荷分为2、4、6次/日亚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上,以建立间断性心肌缺血模型。气囊充气造成心肌缺血(2min/次,间隔1h),以各日缺血负荷持续4周。取缺血区心肌观察形态学改变;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区CCBF;取兔术前和首次缺血刺激前、后24h血清检测肌钙蛋白(cTn-I)。结果:4周间断性缺血刺激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CCBF明显增加(P<0.05);各缺血亚组间C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缺血区心肌未见变性坏死灶,兔首次缺血刺激后24h血清肌钙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4周间断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无损伤,可促进缺血区CCBF增加;不同日缺血负荷对CCBF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心肌短暂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时间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心肌短暂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阻断50只新西兰兔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分为对照组(S)、缺血组(0h)及再灌注组(亚组:1h,2h,3h,4h,5h,6h,7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和非缺血区心肌VEGF,酶联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CTn-1)。结果(1)再灌注5hCTn-1无显著增高(P=0.863)。(2)缺血区心肌VEGF表达在缺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再灌注1h显著升高,3h达到高峰,4~7h逐渐降低;非缺血区表现类似趋势,但时间滞后2~3h。(3)再灌注各组缺血区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非缺血区,相关性良好。结论VEGF表达在心肌缺血后3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非缺血区的改变与缺血区相关,但增加程度较低,时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9.
肉毒毒素A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的治疗价值及其剂量影响。方法:选择48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采用肉毒毒素A电刺激引导下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肌痉挛,其中把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屈指肌随机分成高低两个剂量组,观察剂量不同对疗效的影响,同时对所有患者制订注射后的目标,观察其达标情况。结果:肉毒毒素A注射后肌肉张力明显降低(P〈0.05),但在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及屈指肌群中均未发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各配对大小剂量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功能显著改善,康复目标总达标率为70.4%,肉毒毒素对上肢的粗大运动及下肢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而对手的精细活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结论:肉毒毒素A对缓解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肢体肌肉痉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肉毒毒素作用的量效关系尚有待确认.  相似文献   
10.
食团粘稠度对连续吞咽过程中舌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通常需要对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粘稠度进行个体化控制.粘稠流质在进入咽部时可减速,从而降低吞咽动作延迟者的误吸风险.而对于无法进食固体或细小颗粒状食物的患者可使用半流质(如泥状食物)以利于食团移动.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以指导吞咽障碍患者食物粘稠度的合理控制.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连续吞咽过程中食团粘稠度和年龄对单次吞咽量、吞咽频率、舌肌循环运动的次数和时空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初步阐明食团粘稠度对正常吞咽过程中舌肌运动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