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及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治疗的PSVT患者42例,分析对比两种药物治疗PSVT的疗效、作用时间及副作用。结果: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但三磷酸腺苷组复律时间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结论: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治疗PSVT同样有效,三磷酸腺苷更迅速,但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高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科学依据。方法将97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高血压组28例和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组39例,均进行了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三组研究对象中,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F)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a(6-K—PGF1a)则相反(P〈0.05);单纯高血压患者组ET-1、TXB2、vW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K-PGF1a则相反(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为临床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重视充分的抗栓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和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5 mg,每日1次口服,共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共4周。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被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7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将76例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叶酸治疗组36例和对照治疗组40例,比较叶酸治疗的疗效。应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男性56例,占73.68%;多数患者有吸烟史(40例,52.63%)、糖尿病史(18例,23.68%)和高血压病史(12例,15.79%),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70.0%,对照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体重指数高、吸烟史、血脂水平高、尿酸值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为慢血流的易发因素,叶酸治疗慢血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氨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剐检测PCI前后的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可以早期敏感地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及PCI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曲美他嗪能进一步减轻心肌缺血,使缺血心肌更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并有潜在性危险,寻求疗效好且不良作用少,长期使用而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研究的重点。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7月~2005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26~76岁。病例入选条件:(1)心脏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0次/h)[1],并有心悸等症状;(2)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经病史、体检、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经耐心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墟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109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其中洛伐他汀组37例,阿司匹林组29例,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组43例。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的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组用药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另两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对C-反应蛋白的降低优于单一的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在预防输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观察组100例输血前静注葡萄糖酸钙,同时与应用苯海拉明99例,氟美松98例对照.结果: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3.00%,对照A组9.09%,对照B组2.04%.结论: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输血反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中6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行急诊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均证实为左主干闭塞。回顾性分析该6例患者造影前的急诊心电图,以便在将来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心电图,可以提前预警,积极做好应对和抢救措施。1病例例1患者女性,65岁,突发胸闷3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出汗,血压80/60 mmHg(1 mmHg=0.133kPa),心率75次/min,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Ⅰ、aVL、V5、V6导联ST段抬高。入院诊断: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注射液70mg稀释至20ml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5~10min,无效者30min后重复上述治疗剂量,最大用量≤210mg。结果 43例患者中,24例10min复律,占55.81%;11例30min后转复,占25.58%;6例3h后转复,占13.95%。复律成功41例,占95.35%;未转律者2例,占4.6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