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口腔种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进行口腔种植的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试验组给予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准备依从性、牙科畏惧情况及种植手术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前牙周治疗和挂号时测量血压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牙科畏惧总分及其各维度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术后复诊提醒和医护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种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进食、术前女性不化妆、男性刮胡须及减少吸烟依从性,术前与术后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方式、术后随访沟通渠道便捷性及满意度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口腔种植患者术前牙周治疗和挂号时测量血压的依从性,减轻种植患者手术时的牙科畏惧,在术后复诊提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尖端直径和吸引管路的根管内吸引器在3D打印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中切牙根管内的吸引效果.方法:3D打印方法制备3根管上颌第一磨牙,2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1根管上颌中切牙各48个,随机分为6组(n=8).组装尖端直径0.5 mm、1.0 mm和1.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分别配合弱吸或者强吸管路(n=8).不同尖端直径吸引器依次置入3组牙模型的各个根管,数码相机拍照,ImageJ软件测量置入深度.各组牙模型注入显影液,CBCT扫描吸引前图像,随后,各组根管内吸引器在每个根管内吸引5 s后,CBCT扫描吸引后图像,计算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统计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双因素方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尖端直径0.5 mm、1.0 mm、1.5 mm的吸引器,置入各个根管深度均依次显著加深(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形态阻碍尖端直径1.5mm吸引器的置入深度.尖端直径0.5 mm、1.0 mm、1.5 mm的吸引器在各组牙模型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依次显著增多(P<0.05).弱吸或者强吸管路对吸引后剩余液体体积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3D打印牙模型中,尖端直径0.5 mm的根管内吸引器剩余液体量最少.吸引管路对吸引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自制根管内吸引器、ROEKO根管内吸引器、耐高温手术用强吸吸引器和普通弱吸管在弯曲根管内的吸引效果。方法 5种根管内吸引器各选取8个(n=8),测量尖端直径,分别对应一个镍钛根管预备后的模拟弯曲根管。把根管内吸引器置入根管,数码相机拍照,ImageJ软件测量置入深度。根管内充满液体,吸引器吸引5s后,拍照,测量剩余液体长度。纸尖拭干剩余液体,记录需要纸尖数量。统计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和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尖端直径与置入根管内深度趋势一致:自制根管内吸引器2的头部尖端最细,置入深度最深,其次为ROEKO根管内吸引器,自制根管内吸引器1居第三;耐高温手术用强吸吸引器和普通弱吸管无法置入。(2)剩余液体长度:自制根管内吸引器2最少;其次为ROEKO根管内吸引器;自制根管内吸引器1和耐高温手术用强吸吸引器差异无显著意义;普通弱吸管几乎无根管内吸引效果。(3)拭干纸尖数量:根管内吸引器2和ROEKO根管内吸引器最少;自制根管内吸引器1和耐高温手术用强吸吸引器第二;普通弱吸管最多。结论自制根管内吸引器2对弯曲根管吸引效果最优,具备临床应用前景。自制根管内吸引器1具备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