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特点、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老年人急性胆管炎均手术治疗,治愈44例(73.3%),死亡16例(26.7%),发病24 h内手术者死亡3例(18.8%),明显低于发病24 h后手术者死亡13例(81.3%,X2=7.72,P<0.01);术前休克已纠正手术者40例,死亡6例(15.O%),术前休克未纠正手术者20例,死亡10例(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P<0.01).结论 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48例大肠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Duke’s分期无关。结论临床检测大肠癌P-gP表达对大肠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GP)的诊治,特别是其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我院5年来收治的32例AGP病人,并将其分为梗阻性胆石性胰腺炎(OAGP)和非梗阻性胆石性胰腺炎(NOAGP)。结果:OAGP组15例作了早期或急诊手术,13例治愈;NOAG组17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再行延期手术,均治愈。结论:我们认为:对OAGP在非手术治疗24~72小时内,如梗阻不能缓解,则应手术治疗;对NOAGP先非手术治疗控制病情,延期再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4.
骶前静脉丛损伤出血的特点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前静脉丛损伤出血的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80-2007年处理骶前静脉丛出血患者4例。其中3例为直肠癌根治Miles术发生骶前静脉丛出血;1例为臀部刀刺伤致骶前静脉丛出血。结果直肠癌Miles术中,发生骶前静脉丛出血3例。1例用缝合法止血成功;1例用缝扎、电烙止血无效,改用盐水纱垫填塞止血成功;死亡1例;1例左臀部刀刺伤致骶前静脉丛出血采用骶前创面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再予生物蛋白胶喷洒,止血成功。结论了解骶前静脉的解剖生理特点,提高对骶前静脉从出血的认识,避免易致损伤骶前静脉的手术操作方式,发生骶前静脉出血时,应根据损伤静脉部位及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单纯件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伟东  郑满跃 《中国医药》2009,4(3):208-20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甲状腺手术方法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损伤19例,损伤率为0.95%(19/2000),永久性损伤率为0.35%(7/2000);喉返神经显露组损伤率0.36%(6/1680)明显低于非显露组的0.86%(13/1520)(χ^2=4.20,P〈0.05)。行甲状腺部分切除、侧叶次全切除、侧叶完全切除及同侧淋巴结清扫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依次增高。甲状腺再次手术神经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与喉返神经损伤明显相关(r=0.652,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损伤的特点和结肠损伤Ⅰ期修复的适应证以及蛄直肠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结直肪损伤25例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行急诊手术,20例(80%)行Ⅰ期手术,其中单纯肠管修补14例,切口感染2例16例行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1例.2例行乙状站肠及腔造口+局部引流术,切口感染1例.结论 了解结直肪损伤的特点,提高结直肠损伤的认识,掌握好结肠Ⅰ期修复的适应证、直肪损伤处理的特殊性是减少结直损伤并发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外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术后4h注射低分子肝素(43抗xa活性单位/Kg),以后每24小时注射低分子肝素(85抗xa活性单位/kg)至术后1周:对照组按相同方法应用注射用水。术后2、7d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IJT)、凝血酶原时间(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组1例发生下肢DVT(周围型),对照组8例发生下肢DVT(1例混合型、7例周围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两组术后出血量、胛、APT、TT和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Fbg和DD在术后48h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RP和Fbg在术后48h和术后7d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121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分别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组)、P形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R组)、P型空肠间置食管术(PI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对其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饮食状况、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PI组预后营养指数(PNI)为50.1,分别高于PR组的42.6及R组的40.3(x2=3.984、3.911,均P<0.05);PR组出现胃潴留综合征6例(14.3%),明显高于R组的2例(5.0%)(x2=4,235,P<0.01);R组反流性食管炎高于PR组和PI组(x2=4.125、4.135,均P<0.01);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后半年血浆蛋白及体质量下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R组2、3、5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1%、45.0%、23,4%;PR组分别为85.4%、43.1%、21.3%,PI组分别为85,1%、42.3%、21.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P型空肠袢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gp蛋白和CEA在29例大肠癌和30例溃疡性结肠炎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癌组织中P-gp表达的敏感性为65.5%,明显低于CEA的敏感性(96.8%),但P-gp的特异性为86.3%,明显高于CEA的特异性(57.6%)。在溃疡性结肠炎中P-gp表达的阳性率较低,而CEA表达的阳性率高达70%。结论:P-gp蛋白可在结肠组织中异位表达,对大肠癌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可用于顶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是否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