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药物因素对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515例幽门螺旋杆菌(HP)根治资料,以每年为一时段,按照不同年龄、性别、疗程分别统计,并对各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15例,HP总体根治成功率73.5%。不同时段、性别HP根治成功率无显著差别(P值分别为0.091,0.446)。年龄小于35岁,HP根除成功率显著提高(P=0.001)。年龄、性别与HP根除率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083,-0.051),14d疗程HP根治率优于7d(P=0.001)。[结论]年龄、性别及疗程均与HP根治成功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6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交叉克氏针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年。锁骨钩钢板组56例患者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及再脱位,无骨折不愈合病例,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100%,其中优占91.07%。交叉克氏针组30例患者钢针脱出7例,折断1例,肩锁关节脱位复发3例;优良率为76.67%,其中优占43.33%。两组均未发现感染。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确切,可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步进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5Ⅰ Ni-Ti合金支架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予置入125Ⅰ Ni-Ti合金支架,比较手术前后体重、吞咽困难程度评分、血常规和卡氏评分,随访观察并发症等,作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手术前后吞咽困难分别是2.50±0.58、0.25±0.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后体重(kg)分别是59.38±9.25、63.88±9.9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氏评分分别为67.50±5.00、87.50±12.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ⅠNi-Ti合金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BR低、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法复制UC小鼠模型后,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解剖观察并评估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组织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评估组织损伤指数(TDI);ELISA酶联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BR治疗组小鼠的结肠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其DAI、CMDI和TDI评分显著下降,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BBR能有效治疗UC小鼠的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提高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直肠前突的解剖结构性改变是常见的便秘原因.应用外科手术解决直肠前突治疗便秘的临床实践表明,术后复发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在浙江中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便秘专科门诊就诊的44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直肠前突与便秘类型的关系,从而为直肠前突和便秘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是由于支架对食管的持续机械扩张造成局部组织创伤,导致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值、活化、旺盛分泌,最终大量纤维束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结果。但机体在启动修复创伤的系列防御反应时,同时也激发抗纤维化程序。因此,支架术后再狭窄不是单纯纤维化的结果,而是生理性纤维化和抗纤维化平衡被打破,导致食管局部“失控性”修复,即过度纤维化的最终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5岁。5年前开始行动缓慢,前倾易跌倒,四肢不自主抖动,诊断为帕金森氏病,美多芭治疗有效。2年前考虑药物失效,加用培高利特,但疗效一般,并反复出现神智改变。1周前症状再发,以帕金森氏病收入院。入院前3天未解大便。体格检查:嗜睡,反应迟钝,对答基本切题,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明显下降,蜘蛛痣和肝掌( );腹部膨隆,腹壁未见曲张静脉,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小檗碱(BBR)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上皮细胞(IECs)凋亡和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BBR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同时BBR混悬液灌胃给药7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并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结肠组织IECs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BR治疗组小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损伤均有较好的改善;模型对照组结肠凋亡细胞显著增多,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BBR治疗后能不同程度地减少细胞凋亡,高剂量BBR治疗能明显下调组织中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论:BBR能有效缓解UC小鼠的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为抑制Caspase-1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抑制IECs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