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6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113例,女52例,14~72岁。患者均有典型的输尿管结石绞痛病史,经彩超及KUB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段结石73例,下段结石56例。KUB显示输尿管无畸形及狭窄。1.2方法使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每次治疗间隔14d。输尿管上段结石采取仰卧位碎石,中段结石采取俯卧位碎石,下段结石充盈膀胱后采取俯卧位碎石。2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测血压、心电图、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初始切面在三维超声检查裂隙畸形时的误差与区别.方法 应用GE 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采用静态三维成像模式,对金属片上的圆孔与长孔进行超声三维重建,对所得三维孔图像进行测量与实际数值对比;对7例唇裂或唇腭裂畸形胎儿及3例标本进行三维超声重建,初始切面分别与胎儿唇裂或唇腭裂裂隙平行和垂直,得到图像裂隙宽度进行对比.结果 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在30~90mm时,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时三维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的比值在0.90~1.10;探头与金属片距离在50~75mm时,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时,三维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比值在0.90~1.10.其余距离时重建裂隙宽度与实际值的比值<0.90.初始切面不同所得胎儿唇裂或唇腭裂裂隙宽度不同,在分别与裂隙长轴平行和垂直所得数据不同,进行配对t检验后认为初始切面与裂隙垂直时所得数据较大.结论 只有在探头与所检查对象在50~75mm时图像才接近于真实图像.在距离为30~50mm、75~90mm时图像失真,初始切面与裂隙平行时所得图像裂隙较垂直时更小,更难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脐带囊肿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产前超声诊断并在产后证实的脐带囊肿患者,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特点。结果 32例脐带囊肿中单发22例,多发10例。其中29例脐带囊肿表现为壁薄、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无回声,透声好;3例脐带囊肿表现为内部有密集的光点回声。本组27例(84%)胎儿足月分娩,出生后未见异常;5例(16%)胎儿因死亡或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引产。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脐带囊肿,并能进行动态监测,是产前诊断脐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6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16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二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腭裂的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腭裂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胎儿腭裂的产前检出率。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对26800例孕14~42周妇女常规进行胎儿口鼻结构的探测,对从中检出的50例唇裂胎儿上颌骨牙槽嵴行横切面、矢状切面,硬腭行经鼻腔软骨部和经口裂的斜冠状切面、矢状切面,经颌下的冠状切面、矢状切面探测。结果本组病例经随访自然分娩及引产出唇腭裂畸形儿共56例,其中22例单纯唇裂和28例唇裂合并腭裂均检出,4例不完全性腭裂检出1例,2例软腭裂均未检出,1例单纯唇裂诊断为合并不完全性腭裂。二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腭裂的检出率为88.2%,符合率89.3%,特异性95.5%,敏感性85.3%。结论二维超声显像对胎儿牙槽嵴裂、完全性腭裂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对不完全性腭裂和软腭裂难以检出。  相似文献   
7.
孕妇28岁,孕32周,超声检查显示:胎头位于上腹部,双顶径8.2cm,颅骨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未见异常.在胎头两侧均未测及耳廓回声,于两耳位置处各见一小的丘状隆起,右侧小隆起稍大于左侧(图1,2),两外耳道可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和TVS—CEUS检查,评估局部病灶的大小及范围,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子宫内膜癌病灶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参数。结果子宫内膜癌的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整体快速充盈,增强及消退早于未受累肌层,较常规TVCDS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获得的病灶大小的测值更客观准确;子宫内膜癌感兴趣区的TIC形态呈速升速降型,波峰较尖锐,定量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增强强度(EI)无诊断价值;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上升斜率(RSR)、半消退时间(HWOT)、下降早期斜率(HWSR)均〉0.5,有诊断意义(P〈0.05);按曲线下面积值进行等级划分,AT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中等,TTP、ET、RSR、HWOT、HWSR诊断价值较高;TVs—CEU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TVC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vs—CEUS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TVSD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胎儿上颌骨三维超声成像特点。方法对我院261例经常规超声检查颜面部发育无异常胎儿的上颌骨形态进行静态三维超声成像,并比较各孕期三维超声成像的成功率;同时对3例非颜面部畸形引产后胎儿上颌骨标本进行解剖及体外三维超声成像,对8例腭裂畸形胎儿进行上颌骨三维重建。结果孕12~27+6周胎儿上颌骨三维成像的成功率均≥96%,孕36~40周成像成功率为27.5%;8例腭裂畸形胎儿均成功显像。孕12~15周胎儿上颌骨三维立体图像显示似平放的直角三角形;孕16周时可清晰显示鼻切迹及鼻前棘,胎儿上颌骨与成人相似。结论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模式在显示胎儿上颌骨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 TVS-CEUS)技术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宫颈癌患者的TVS-CEUS术前检查图像,未受累的宫颈、肌层及内膜作为对照,分析宫颈癌瘤体的造影声像图,评估局部病灶的性质、大小范围及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与正常肌层对比分析宫颈癌病灶TVS-CEUS的时间-增强曲线( TIC)形态及参数。结果 TVS-CEUS较常规TVS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获得的病灶大小的测值更接近病理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宫颈造影增强模式相同, TIC曲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内膜的增强时间稍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癌造影增强及消退早于正常肌层,增强强度高于正常肌层,其增强模式为“早进早退”,不同分期的宫颈癌造影增强模式不同。宫颈癌病灶的TIC曲线参数造影剂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时间(ET)、增强强度(EI)、上升斜率(RSR)、半洗出时间(HWOT)、下降早期斜率(HWS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对宫颈癌诊断能力较强的参数为RSR,界值为1.96 dB/s,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6%,Youden指数为97.6%。结论 TVS-CEUS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