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而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伴有TCS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我们曾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22岁。主因腰部不适伴双下肢放射痛数年、二便功能障碍1个月来诊,有重体力劳动史,无外伤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腰段侧凸畸形,腰2棘突及椎板压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股直肌肌力3级,膝反射减弱,鞍区麻木,括约肌功能轻度障碍。X线片示:腰段侧凸。CT示:腰2椎管内见一高密度骨性分隔贯穿椎管前后,将脊髓、椎管分成两部分,见图1。临床诊断为脊髓纵裂畸…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粱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4-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免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右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A组为对照组,仅植入空白明胶海绵,B组为实验组,植入复合物。术后每组分别于2、4、6、8周各处死3只动物,做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①影像学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无论是X线、CT表现还是MRI表现,实验组钻孔区由低密度逐渐增高,8周时有骨小梁结构;对照组钻孔区无新骨形成表现。②组织学结果:A组2周标本缺损区内,充满坏死的组织碎片;4周标本,缺损区内为疏松的纤维肉芽组织;6周标本缺损区内为纤维组织;8周标本缺损区内仍为纤维组织,无新生骨组织。B组2周标本缺损区内,有大量的成骨细胞;4周标本,缺损区内有大量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标本缺损区内出现比较成熟的骨小梁;8周标本缺损区内骨小梁成熟,骨髓组织形成。结论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股骨头坏死有极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髌骨低位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60例380个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资料.把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0.8和关节线抬高4 mm定义为有临床意义.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以75分为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的情况.对2组的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高分组352膝,未发现低位髌骨患者;低分组28膝,其中22膝关节线抬高平均(7.0±2.0)mm.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低位髌骨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 结论 在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要最大程度地恢复原有的膝关节线位置,并加强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20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包括作者14例共34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1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髌骨、肋骨)、不规则骨(胸椎、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1.17%,X线误诊率26.47%,CT及MRI诊断率100%;34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3例低度恶变;随访2~10年,仅1例复发并恶变。[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和先天因素及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症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两者同时并存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作者曾收治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而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伴有TCS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我们曾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滴度(1∶160,ELISA检测之IgM、IgG均阳性而获确诊,在药物对症与抗菌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与否,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