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
3.
邓大同  孙莉  王佑民  代芳  章秋 《安徽医药》2015,19(12):2438-2439
阿德福韦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口服后转化为阿德福韦,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凋亡。本文报道1例因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体检中心获得的大数据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9 434例(年龄>20岁)含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信息,按照气象季节定义,春、夏、秋、冬分别为3~5月,6~8月,9~11月,12~来年2月,其中春季5 182例,夏季5 384例,秋季6 500例,冬季2 368例,比较不同季节间TSH、TT3、TT4浓度以及每日TSH、TT3、TT4浓度与每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间、降水量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清TSH浓度在2年间呈季节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在冬春季(2.300μIU/mL;2.316μIU/mL)增多,夏秋季(2.220μIU/mL)减少;TT3在4个季节都有所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TT3水平(1.89 nmol/L)最高,其次为冬季TT3(1.88 nmol/L)水平;春季、夏季的TT4水平与其他季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TT4水平(97.44 nmol/L;96.18 nmol/L)最高,春季TT4水平(95.76 nmol/L)大于夏季TT4水平(95.74 nmol/L)。每日TSH、TT3、TT4浓度与相关指标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均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季节明显影响血清TSH、TT3、TT4浓度。临床上解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时,应考虑到季节变化对血清TSH、TT3、TT4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唐彩华  周金桥  邓大同 《安徽医药》2014,(12):2341-2342
目的:总结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糖尿病的诊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2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例中,希恩( Sheehan )综合征4例,垂体瘤1例,颅咽管瘤4例,特发性3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1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中枢性)9例,性腺功能减退7例,尿崩症3例。结论机体保持对血糖及其他功能的正常调控的前提是神经内分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和引起氧化应激,产生急慢’陛并发症。临床研究和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致残致死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肾脏病变、眼病变、神经病变都明显增加。在致残、致死方面,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变、癌症之后,排名第三位的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102例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降糖治疗1个月后,停用胰岛素给予口服降糖药单用或联合治疗,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根据最终的治疗方案,分为口服降糖药(OHA)组和胰岛素治疗(INS)组。结果(1)经过1年的随访,77.5%的患者通过口服药物可将血糖得到较满意的控制,22.5%的患者因严重高血糖或酮症需要再次接受胰岛素治疗。(2)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具有普通2型糖尿病许多类似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特征。(3)与INS组相比,OHA组起病时的血糖、HbA1c、胰岛素强化治疗达标时间、男性构成比较低,而BMI、甘油三酯、糖尿病家族史构成比较高(P〈0.05)。(4)在高血糖得到控制后,OHA组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和MBCI的变化值均大于INS组(P〈0.05)。(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血糖控制后的MBCI、:BMI为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口服药治疗或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参考因素。结论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在短期胰岛素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改用口服降糖药,高血糖控制后的MBCI、:BMI将有助于不同降糖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最为直接和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止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00~3:00的血糖,有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3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1992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死亡的糖尿病患者2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5位的死亡原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24.1%)、脑血管疾病(22.2%)、肺部感染(17.7%)、肾功能衰竭(6.9%)、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9%).60岁以下组首要死因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60~69岁组和70~79岁组首要死因是脑血管疾病,80岁以上组的首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