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年宁心胶囊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寅光  赵英娟  李隽 《中医杂志》2003,44(5):367-367
老年功能性失眠是指临床排除心脑疾患、躯体及情感原因,患者连续3周以上入睡难、醒转多及/或多梦、晨醒早等表现的睡眠障碍。本病多与老年性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介质系统失衡有关,临床较多见。目前无论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尚无公认较理想药物,我们采用更年宁心胶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 TSM)的位置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T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40例,Ⅲ级切除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术后17例较术前视力提高,13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视力改善率为53.1%;术后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TSM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LI/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病初曾在当地卫生所按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症状加重.入我院后完善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确诊为ARDS.立即予吸氧、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仍不断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尸检病理诊断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脏淤血、水肿.结论 对于长期在吸入性气体或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危险因素时,如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在排除心血管疾病后,应警惕ALI/ARDS的可能,及时行胸部X线等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对贫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和诊断,防止误诊误治。方法设立以骨髓、便隐血、尿素氮为观察指标的贫血患者病因诊断筛查方法。结果 268例重度贫血患者中,筛查确诊小肠恶性肿瘤16例。结论重度贫血是小肠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对贫血患者应着重病因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MDS的治疗方案虽然很多,但由于疗效有限,目前尚无共识方案.近年来笔者采用小剂量马法兰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老年MDS中的RAEB-I及RAEB-II亚型患者10例,取得初步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 亚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0)认为:65岁以上为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这是新的医学理论,也是现代医学难题之一,它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着直接的关系。亚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是生命的第一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7.
65例糖尿病并发脑腔梗者分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甲钴胺,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有好转,甲钴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所致吞咽困难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结果情况。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SimpsonⅠ级切除者8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34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18例,肿瘤全切除率(Ⅰ级和Ⅱ级)为70%。52例视觉障碍患者术后视力总改善率为69.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者8例(13.3%),伴下丘脑功能紊乱者2例(3.3%),硬膜外血肿者1例(1.7%),颅内迟发出血者1例(1.7%),无死亡病例。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示,脑膜内皮型25例(41.7%),纤维型18例(30.0%),砂粒型7例(11.7%),血管瘤型6例(10.0%),混合型4例(6.7%)。随访9个月-10年,完全恢复者45例(75.0%),部分恢复者14例(23.3%),死亡1例(1.7%),但其死亡原因不明。结论鞍结节脑膜肿瘤根据其肿瘤大小和生长部位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从而更有利于手术及估计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鞍结节脑膜肿瘤的位置以及体积大小因素,分析临床外科显微手术的入路选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外科显微手术的52例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采用经额外侧入路18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3例,经纵裂入路8例,经额底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6例,分析各种入路的方法与特点。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Ⅰ级切除者7例,达Ⅱ级切除者40例,Ⅲ级切除者5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0.4%(47/52)。垂体柄保存完好47例,嗅神经得到保护39例。本组患者中,32例视力障碍的患者中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17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4例,加重1例,视力改善率53.1%(17/32)。内皮型脑膜癌26例(50.0%),混合型脑膜癌20例(38.5%),纤维型脑膜癌2例(3.8%),砂粒体型脑膜瘤2例(3.8%),合体细胞1例(1.9%),血管瘤型1例(1.9%)。下丘脑功能紊乱2例,不同程度尿崩症5例,伴有低钠、低氯血症1例,术后颅内迟发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具有更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术后改善情况比较显著。针对患者肿瘤位置和体积大小,视力减弱等病情,结合手术切口最短的原则正确选择相应手术路径,再加上联合娴熟的外科显微手术技术,是保证鞍结节脑膜肿瘤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鞍结节脑膜肿瘤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肿瘤的5%~10%。因其毗邻垂体、垂体柄、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并且肿瘤所处位置较深,致手术难度加大,并且还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目前,鞍结节脑膜肿瘤的显微手术路径主要分为经鼻和经颅两大类,而经颅又可发展出额外侧入路、纵裂入路、眶上锁孔入路、额底入路、翼点入路等5种不同手术路径。本文选取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4例,对其不同的手术路径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