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羊、马等食草动物,人类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病死畜及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死畜产品(接触传播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炭疽芽孢杆菌芽孢的尘埃、气体(呼吸道传播引起肺炭疽),进食病死畜肉类及被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水等(消化道传播引起肠炭疽)而患本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炭疽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发现肺炭疽后要求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处理。2004年6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曼日玛乡发生一起炭疽疫情(1例皮肤炭疽,1例肺炭疽),现报告如下,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气肿性肾盂肾炎( EPN)是由产气杆菌引起的急性肾实质及周围组织的感染,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本病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病变多位于左肾,我们收治一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右侧气肿性肾盂肾炎的老年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体表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将近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3例淋巴管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提高对本病超声图像的认识。全部患者均为 1995~ 1999年我院住院患者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 ,术后病理证实。患者以儿童为主 ,最小者 2 4天 ,成人 5例 ,最大 37岁 ,平均年龄 7.3岁。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7例。所用仪器为 ACUSON12 8XP/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7MHz线阵探头。探头置于病变区皮肤表面直接常规扫查 ,对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 3例患者中 ,头颈部病灶 12例 ,均位于耳前、耳后及颈部。其余分布为左、右上肢各 2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误诊为脑血管病、癲痫、癔病等八年之久的胰岛细胞瘤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1岁,79年开始无原因偶而出现疲乏、无力、困倦、出汗,眼前发黑等现象,每次约30分钟~1小时自行缓解。自1980年养成吃零食习惯后,上述症状未再出现。1981年结婚,在妊娠两个月时,多在凌晨3~4点钟出现说梦话,出汗,四肢颤抖等现象。在内科、妇科多次诊查,未予确诊,于产后第六天凌晨自觉头昏、双下肢无力、流涎、口角抽动、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节律不整,T36℃,血压,脉搏正常,心肺未见异  相似文献   
6.
孕妇27岁,孕_1产_0,妊娠35(4/7)周,因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羊水过多来院就诊.使用日本Alokap-SSD650型超声仪,  相似文献   
7.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之一,占甲亢患者的3.0%~6.8%.部分甲亢患者中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表现和就诊原因,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呼吸肌瘫痪而危及生命[1].本文将我院2006至2008年收治的48例甲亢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以及吡格列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mg/d,治疗6个月,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VCAM-1、sICAM-1和CIMT水平变化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VCAM-1、sICAM-1和CI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VCAM-1、sICAM-1和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变化与体质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sVCAM-1和sICAM-1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358、0.381、0.368、0.580、0.572(均P<0.05)。结论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正确折叠需要一套复杂的内质网蛋白复合体的调节机制。在缺氧、氧化应激、异常糖基化反应以及钙离子稳态失衡等情况下,非折叠蛋白质增多。当超出内质网的处理能力时,可导致内质网应激(ERS)。细胞自身通过改变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减少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进入内质网内蛋白质的数量,同时上调内质网中分子伴侣和蛋白折叠的表达,增强内质网的蛋白折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围(W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0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腰围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WC又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WC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腹型肥胖组较非腹型肥胖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腰围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