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群的营养状况普遍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二者在临床上常重叠存在,目前有关慢性丙型肝炎与NAFLD的研究较多,而慢性乙肝合并NAFLD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比了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CT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无创伤,更便捷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CT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病毒性肝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行CT扫描,分别测其肝、脾、腹主动脉、腹部肌肉CT值,以肝/脾CT比值〈1诊断标准及肝内血管评估值两种CT诊断方法分别定量诊断,同时在B型超和或CT引导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并分级,作为对照标准。结果肝/腹主动脉比值定量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腹部肌肉不均匀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定量诊断病毒性肝病合并NAFLD患者准确率为74.16%。肝内血管评估法诊断病毒性肝病合并脂肪肝准确率为91.01%。结论肝/腹主动脉比值诊断联合肝内血管评估法可提高病毒性肝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环DN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发病后24h内静脉血2ml,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DN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集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血浆循环D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237,P=0.000),研究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0,P=0.000);治疗后循环DNA显著下降(t=4.461,P=0.000);hs-CR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4,P=0.000)。脑梗死患者血浆循环DNA水平与其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3,P=0.022)。结论循环DNA可作为反映脑梗死后脑组织细胞出现损伤及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循环DNA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5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0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乙肝后肝硬化30例;肝癌30例。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DNA的含量。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外周循环DNA水平逐渐升高,但在肝硬化组循环DNA水平反而降低,肝癌组又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5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阳性79例,HBeAg阴性36例,HBeAg阳性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68.79±14.23ng/mL)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23.68±12.56ng/mL)(t=2.162,P=0.032);慢性HBV感染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和0.632,P值分别为0.014和0.021,但与血清HBVDNA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病毒复制无关,但可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同时进行阳性表达评分及肝组织纤维化评分(S)。结果造模6周结束后各实验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及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2/TIMP-2比值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高、低剂量组肝组织MMP-2和TIMP-2表达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2和TIMP-2比值也较模型对照组趋于平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通过调节C57小鼠肝组织MMP-2和TIMP-2的表达,降低ECM过度沉积,具有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6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软肝化坚颗粒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模型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和模型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计算肝脏指数,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并进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评分。结果:模型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模型秋水仙碱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肝组织纤维化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此外,模型软肝化坚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肝纤维化评分及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软肝化坚低剂量组及模型秋水仙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作为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不仅能激发免疫应答,而且在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胸腺中树突状细胞分为淋巴源性和髓源性,参与效应性T细胞的阴性选择和调节性T细胞的阳性选择过程。本就胸腺内树突状细胞的来源、特点以及在中枢耐受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外周循环DNA水平定量检测在诊断肝组织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DNA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分别为(21±9、29±8、38±8和81±16)μg/L,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循环DNA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循环DNA水平与ALT和AS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和0.632,P值均<0.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循环DNA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68μg/L±14μg/L vs 23μg/L±12μg/L,P<0.05)。结论外周循环DNA的含量可反映肝脏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可能作为肝脏炎性反应活动程度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