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2例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患,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1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LGG)组(Ⅰ、Ⅱ级)22例,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Ⅲ、Ⅳ级)38例。所有患者术前完成多体素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瘤体区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瘤体区表观扩散系数(ADCT)、对侧正常脑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H)、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rADC=ADCT/ADCH)、Ki-67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LGG、HGG瘤体区Cho/Cr、Cho/NAA及ADCT、r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Cr联合r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2),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92.1%、80.3%。瘤体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3.0 T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脑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胶质瘤20例、单发脑转移瘤11例纳入研究,均术前行1H-MRS检查。分析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瘤周水肿区的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酸(Cr)、NAA/Cr值的统计学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脑胶质瘤组与单发脑转移瘤组间瘤体区Cho/Cr、NAA/Cr及瘤周水肿区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区NAA/C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4),当瘤体区NAA/Cr为1.17时,鉴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55.30%,特异度为82.40%。结论 常规MRI结合1H-MRS能提高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且瘤体区NAA/Cr值鉴别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5.
材料与方法 本组36例中,男21例,女l5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0.2岁.肾移植术前检查21例,原发病变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4例,高血压肾病3例,肾病综合征2例,多囊肾1例,肾结核1例,均为首次肾移植.肾移植术后检查15例,移植术后时间1个月~10年,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9例为尸体供肾,6例为亲属活体供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6例经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采用国际最新TNM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技术对所有CT扫描资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横断面图像评价其在肺癌术前分期的作用,并与横断面图像的术前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对T分期,T1、T2、T3、T4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3%、60.6%、60.7%、 60.3%,后处理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4%、 90.9%、89.3%、 87.0%;对N分期,N0、N1、N2、N3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68.1%、63.6%、64.2%,后处理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90.9%、 90.9%、85.7%;除T1、N0外,T1~T3及N1~N3后处理图像和横断面图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后处理图像对远处转移也可提供一定帮助.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能有效增加和提高横断面CT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谭理连 《广东医学》2006,27(5):613-614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形成的角度呈直角。肾动脉管径较大,直径约6.6~7.6mm。肾动脉到达肾门之前,绝大多数分为前后两干。前干又继续分出尖、上、中、下四支段动脉,尖段多与上段动脉共干,中段多与下段动脉共干,后干在进入肾门之后延续为后段动脉。肾段动脉在肾内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五个段动脉中,上段动脉、后段动脉在起点上基本恒定,但尖段、中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则变异较大。尖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可直接起自肾动脉干、腹主动脉或前两者的上下交角,这种尖段和下段动脉均不经肾门而经肾上下极穿入肾实质内,常被认为是副肾动脉、迷走动脉,其实就是供应某段的正常段动脉,手术中如果不慎给予结扎,可造成尖段或下段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致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特点及形成机理.方法 38例HIE新生儿于2~3个月左右时复查头颅CT,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儿中有32例额顶叶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范围5~12mm,前纵裂池增宽27例,范围5.5~7.5mm,均大于正常平均值.结论 CT是诊断HIE致E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滴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血清CYFRA21-1滴度资料,对比分析CT表现与血清CYFRA21-1滴度的关系.结果 28例瘤体直径≥3cm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7.24±3.50) ng/ml,20例瘤体直径<3cm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4.80±4.18)ng/ml,两组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伴有空洞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8.39±4.14)ng/m1,44例无空洞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6.13±4.00)ng/ml,两组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有无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CT值≥20HU,"空泡征"、"毛玻璃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与其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瘤体大小和空洞与其血清CYFRA21-1滴度有一定关系,瘤体直径≥3cm或伴有空洞的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较瘤体直径<3cm或无空洞的肺癌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结果:其CT特点包括:(1)3例肝肉瘤类肿瘤体积均较大,易坏死囊变,发展快;其中胚胎性肉瘤内见分隔状软组织影;(2)1例肝类癌内见钙化影;(3)1例肝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肝内多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环形增强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1例肝血管淋巴管瘤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及纤维分隔影,周边见斑点状、条状钙化,肿瘤周围及其内纤维分隔明显增强;(5)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后均见中心斑点状增强血管影.结论:典型CT表现结合临床其它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