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对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 288例孕14~21w的孕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LA)进行血清AFP、Free-βHCG和uE3浓度的检测,结合孕周、体重、年龄等因素,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将筛查结果与B超、羊水染色体分析、新生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23288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1178例,筛查阳性率为5.06%(1178/23 288),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6例唐氏综合征患儿;18-三体高风险者95例,筛查阳性率为0.41%(95/23 288),经羊水染色体分析确诊2例;神经管缺陷高危者130例,筛查阳性率为0.56%(130/23 288),其中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30例。结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落实优生优育政策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松  谭江峡  黄越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65-256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两种常用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eA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结果:264例乙肝患者HBeAg、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15%、72.35%;HBeAg阳性和阴性标本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23%和48.10%。结论:HBV-DNA阳性检出率高,比HBeAg更有意义,两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联合运用对HBV感染的诊治有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院确诊了2例AIDS合并马尔-菲青霉菌病(PSM)患者。取患者骨髓涂片,瑞氏染色,骨髓涂片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部分菌丝有典型帚状枝生成。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两患者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足背动脉和股动脉的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式以及结果进行临床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需要进行多次血气分析的患者70例,分别使用足背动脉采血法、股动脉采血法对患者进行采血,注射器直径2 cm,将两种方法的血的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肿和瘀斑、按压时间、患者依从性和动脉血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血成功率方面,足背动脉采血法和股动脉采血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按压时间、血肿程度、瘀斑概率和疼痛值方面,足背动脉法采血优于股动脉采血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种方法的血样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足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按压时间,减轻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有利于采血的安全,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急性加重期中凝血4项和纤溶系统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60例COPD住院患者与40例健康患者进行比较,测定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4项凝血指标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维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L)、D二聚体(D-D)。结果研究组PT、aPTT、TT、Fbg分别为(13.67±1.84)s、(39.02±18.44)s、(14.57±1.88)s、(4.71±1.33)g/L VS对照组(12.54±1.44)s、(31.33±16.03)s、(12.31±1.21)s、(3.21±1.28)g/L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t PA(8.33±3.74)μg/L VS对照组(5.54±3.21)μg/L,PAI-1(28.64±10.10)μg/L VS(32.78±5.92)μg/L,D-D(0.61±0.29)mg/L VS(0.09±0.07)mg/L显著较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伴随凝血纤溶功能失衡,临床应着重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或慢性、非显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