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PCI术的6 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109 L-1(n=1 943);Ⅱ组:0.40×109 L-1≤MO≤0.56×109 L-1(n=2 072);Ⅲ组:MO>0.56×109 L-1(n=2 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平均随访时间为(35.9±22.6)个月。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ACM,其中Ⅰ组73例(3.8%),Ⅱ组98例(4.7%),Ⅲ组138例(6.8%);251例患者发生CM,其中Ⅰ组58例(3.0%),Ⅱ组80例(3.9%),Ⅲ组113例(5.6%);78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Ⅰ组226例(11.6%),Ⅱ组248例(12.0%),Ⅲ组311例(15.3%);862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Ⅰ组250例(12.9%),Ⅱ组269例(13.0%),Ⅲ组343例(16.9%)。3组发生ACM、CM、MACE、MACC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M和CM在3组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与ACM(Ⅲ组比I组,HR=1.418,95%CI:1.056~1.905,P=0.020)、CM(Ⅲ组比I组,HR=1.425,95%CI:1.023~1.983,P=0.036)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高水平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是CHD患者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EphA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细胞建立EphA2敲减的细胞模型,HDM刺激16HBE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EphA2、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serum amyloid protein A1 (SAA1) with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n a healthy Han Chinese population of Xinjiang. Methods A total of 449 healthy Han Chinese participating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survey between June 2007 and September 2009 were included, the genotypes of the SAA1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The mean IMT of the right and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were measured by B-mode ultrasonography. Results (1) There was stro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rs12218 and rs2229338 (D'=0. 89). (2) The carotid common IMT (CC-IMT) and the carotid bulb IMT (CB-IMT)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AA genotype (wild genotype) and the GGFAG genotype (mutational genotype) in rs2229338 of SAA1 gene. (3) CC-IMT[(0.081 ±0.071)cm vs (0.068 ±0. 019 ) cm, P = 0. 01]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in CC + CT genotype ( mutational genotype) group than in TT genotype (wild genotype) of rs12218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remains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gender,blood pressure, waist circumference, creatinine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 CB-IMT [(0.085±0. 038)cm vs. (0.081 ± 0. 052) cm,P =0. 36] was similar between CC +CT genotype and TT genotype of rs12218 groups.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SAA1 might be linked with IMT and rs12218 mutation could serve as a promoting factor for IMT in Han Chinese people.  相似文献   
5.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6号外显子上R279Q(rs17576)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62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和413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R279Q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RR,RQ和QQ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3%,42.8%,22.9%和37.8%,43.3%,1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RQ+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65.7%,44.3%)与对照组(62.2%,40.6%)频率近似(χ2=1.04,P=0.31;χ2=2.26,P=0.13)。R279Q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61,P=0.74)。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R279Q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6 号外显子上R279Q(rs17576)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62 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和413 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R279Q 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RR,RQ 和QQ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3%,42.8%,22.9%和37.8%,43.3%,1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RQ+QQ 基因型和Q 等位基因频率(65.7%,44.3%)与对照组(62.2%,40.6%)频率近似( χ2=1.04,P=0.31; χ2=2.26,P=0.13).R279Q 多态性分布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中也无显著性差异( χ2=0.61,P=0.74).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R279Q 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体检者共132例,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CYP2C19*1及*2基因位点进行分型,了解其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与文献报道的汉族人群及欧洲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CYP2C19两位点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ey-Weinberg平衡;CYP2C19*1:AA、AG、GG基因型频率在维吾尔人群分别为0.54%、5.4%、94.05%;CYP2C19*2: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4%、34.8%、3.8%,与汉族人群及欧洲人群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CYP2C19*1、*2两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汉族及欧洲人群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汉成人三酰甘油(TG)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新疆的7个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汉族样本.统计TG水平及TG升高的患病率,并分析TG升高与CAS的关系.结果 汉族TG平均水平为1.33 mmol/L,男性1.52 mmol/L,女性1.19 mmol/L,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年龄标化TG边缘升高和高TG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4%、20.7%.TG升高的知晓率为17.1%、治疗率为6.8%、控制率为3.4%.标化后CAS组的高TG血症的患病率(26.2%)高于非CAS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TG血症是CAS的危险因素[OR=1.276,95%CL(1.098,1.484)].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的TG平均水平及TG升高患病率较高,TG升高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高TG血症在汉族可能是CAS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疆地区汉族血脂异常的教育及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HUA)和代谢综合征(MS)及各绀分患病情况。方法自2007年10月到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7个地区年龄〉35岁的哈萨克族4094人作为样本。经问卷测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等方法,训查其HUA、MS及各组分患病情况。结果实际完成调查者3915人,应答率95.63%,男女均衡。被测查哈萨克族人群中HUA的总患病率为3.96%(155/3915),其中男性为6.02%(114/1894),女性为2.03%(41/202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将总人群分为HUA组和非HUA组,男性HUA组MS的患病率为39.47%(45/114),非HUA组中MS的患病率为22.53%(401/1780),P〈0.01;女性HUA组MS的患病率为46.34%(19/41),非HUA组中MS患病率为16.11%(319/1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HUA组中MS的各组分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59.65%、42.11%、32.46%、7.89%和79.82%,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HUA组中MS各组分的患病率分别为48.78%、39.02%、41.46%、2.44%和78.05%,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HUA患者中MS的检出率高于非HUA者,且MS各组分患病率也较高。提示对于HUA地域性的预防和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MS及相关组分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各24个月(2013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直接行PCI术的患者685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院内绿色通道组(胸痛中心成立前2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5年9月)274例、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成立后24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9月)411例。比较2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时间、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救护车或转诊到院比例、院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院内心衰率、CCU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 结果 胸痛中心组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总缺血时间[(322.6±112.8)min vs. (445.2±90.9)min,P<0.001]、发病至FMC时间[(194.9±90.5)min vs. (270.4±112.9)min,P<0.001]、FMC2B时间[(118.7±68.4)min vs. (158.7±77.3)min,P<0.001]、D2B时间[(73.2±25.4)min vs. (110.9±43.9)min,P<0.001]、知情同意时间[(10.9±5.2)min vs. (22.4±15.6)min,P<0.001]均显著缩短;院内病死率(1.2% vs. 3.6%,P=0.033)、PPCI术后院内心力衰竭率(14.4% vs. 28.1%,P<0.001)均显著降低;CCU时间[(2.6±0.8)d vs. (3.8±0.6)d,P<0.001]、住院时间[(7.9±3.7)d vs. (9.5±3.8)d,P<0.001]均显著缩短;总费用[(4.6±2.1)万元 vs. (5.1±2.0)万元,P=0.002]显著降低。 结论 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