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室出血包括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两类,占全部脑出血的3%~5%,临床经过均较严重,多因脑干功能衰竭或迅速而严重的脑积水、高颅压、脑疝致死.因此一直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2008年8月~2010年6月间我科采用脑室穿刺加腰大池穿刺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13例,经临床观察,均获得满意效果.故得出结论: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及病人的痛苦和后遗症,降低了死亡率,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此类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长的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大鼠创伤性膝关节挛缩的效果及机制。  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造模组50只,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不治疗)10只和单纯创伤未制动组(造成创伤不加克氏针固定,不治疗)10只。手术造模组50只建立膝关节挛缩模型,再随机分为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20 min组(S20 min),治疗30 min组(S30 min),治疗40 min组(S40 min),非牵伸组(造模后只麻醉,不牵伸)以及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即刻处死,只用于病理染色和蛋白检测)共5组,每组各10只。牵伸治疗周期为隔天一次,牵伸治疗8次,共16 d。于治疗0 d、8 d、16 d测量各组关节活动度(ROM)、步态分析,于治疗16 d后处死大鼠,取膝关节后囊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白介素(IL)-6的表达。  结果  ① ROM:S30 min组治疗8 d时,ROM恢复与S20 min、S40 min组相当(P>0.05),治疗16 d时则恢复最佳(P<0.05);治疗8 d、16 d时,S20 min、S30 min、S40 min组ROM均较0 d改善(P<0.01)。② 步态分析:S30 min组治疗8 d和16 d时支撑相改善最佳(P<0.05),且均较0 d改善(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和S40 min组步幅改善相似(P>0.05),治疗16 d时和S20 min、S40 min步幅改善相似(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步幅较0 d有明显改善(P<0.05),16 d时改善不明显。治疗8 d和16 d时,S30 min组摆动相恢复最佳(P<0.05),治疗8 d较0 d改善不明显,治疗16 d时摆动相较0 d有改善(P<0.05)。S30 min组治疗8 d时摆动速度与S20 min组、S40 min组、非牵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 d摆动速度改善优于其他3个治疗组(P<0.05);治疗8 d、16 d时S30 min组摆动速度较0 d有改善(P<0.05)。③ HE染色及Masson染色:治疗16 d后,S30 min组关节囊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改善最明显。④ Western blot检测:治疗16 d后,S30 min组TGF-β1和IL-6的蛋白表达低于S20 min组、S40 min组、非牵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30 min对大鼠创伤性膝关节挛缩改善最明显,其机制为降低TGF-β1与IL-6的表达,减轻关节粘连和炎症反应,重塑关节囊结构,抑制关节囊纤维化,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4.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中无不适感,便于肢体活动,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W及对静脉的损伤,有利于保护血管,保留静脉通路。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ATA-2基因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aturation,AML/M2)患者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对23例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初诊骨髓标本中GATA-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不同表达水平患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患者GATA-2基因表达水平(GATA-2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初诊时为2.17%~1 260.65%。将GATA-2基因表达水平≥82%者归为高表达组(10例),表达水平<82%者归为低表达组(13例)。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年龄、性别、初始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及化疗完全缓解(CR)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率(71.43% vs. 15.38%)及死亡率(70.00% vs. 7.6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表达组的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亦低于低表达组(P<0.01)。在高表达组中,选择移植(2/10)者均无复发存活,选择单纯化疗(8/10)的患者7例死亡。结论 AML1/ETO阳性AML-M2患者合并GATA-2基因高表达提示患者易复发且预后不良,此类患者应尽早采取常规化疗以外的其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 Fallot,TOF)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的联合心脏畸形。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肺部血流减少、肺血管发育不良及无限制右向左分流,术后闭合室间隔缺损,肺血流量突然增加,部分肺血管发育较差的患者难以耐受这些改变,故术后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及灌注肺、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的疗效。

方法:采用射频消融微切治疗7例7眼泪小点和周围肿物患者,其中皮内痣3例,交界痣1例,混合痣伴炎性肉芽肿1例,炎性肉芽肿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采用分层、点状、片状等治疗方法祛除。术后随访2~6mo,未祛除干净的残留物再次射频消融祛除,随访观察6~60mo。

结果:治疗后患者6例6眼为1次治愈,1例1眼为1次治疗后残留少部分,2次治疗痊愈。患者术后愈合好,无复发,未见瘢痕,无睑缘变形,无泪小点狭窄或闭塞,无溢泪。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祛除泪小点和周围肿物精准性高,不出血,不损伤泪小管结构,不溢泪,无瘢痕,手术时间短,无需住院,治疗后反应轻,患者痛苦小。

结论:XL-射频皮肤治疗仪消融微切泪小点和周围肿物是一项精准度高、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谢惠敏  王硕  宋光泽  张增亮  李南  吴朝倩 《癌症进展》2018,16(6):675-677,682
骨肉瘤是一种预后非常差的恶性肿瘤,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近年来,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以及用于患者预后预测的肿瘤标志物成为骨肉瘤研究的热点.人体组织中的氨肽酶N(也称CD13)分布较广,参与各种生理过程.临床研究显示,CD13可以加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凋亡,促进骨肉瘤血管的形成,促进骨肉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且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就CD13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