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例1,女性,50岁.半年前曾因头晕、心悸、气促住院治疗,当时多次ECG示一度、二度Ⅰ型及Ⅱ型、三度房室阻滞.应用阿托品等治疗后,房室多次阻滞消失,症状改善.出院诊断:高血压病2期,冠心病,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2.
房永宽  覃事范 《临床荟萃》1993,8(12):548-550
近年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PDCM)在临床上日渐增多。现将我院近年来住院确诊的PDCM70例,作一分析,供临床诊治参考。 1 诊断依据 (1)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增大;(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3)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或异常Q波;(4)有晕厥或栓塞发作史。均应排除其它心脏病及继发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等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制的相关问题,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大四见习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临床本科实习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0.48分,临床本科见习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6.14分.跟普通大学生平均分78.16分[1]相比,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主观幸福感偏低.  相似文献   
4.
例1,女性,50岁。半年前曾因头晕、心悸、气促住院治疗,当时多次ECG示一度、二度Ⅰ型及Ⅱ型、三度房室阻滞。应用阿托品等治疗后,房室多次阻滞消失,症状改善。出院诊断:高血压病2期,冠心病,房室阻滞。本次因1d内2次发作晕厥再入院。入院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发作晕厥,两眼上翻,四肢抽搐,小便失禁。发作间歇ECG示:窦性心律,心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变化 ,探讨ET - 1在EH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EH组 ,服用厄贝沙坦治疗 4周 (剂量 15 0~ 30 0mgd-1) ,4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和血浆ET - 1水平 ,检测厄贝沙坦治疗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 - 1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EH组与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分别为 90 .2 4± 2 9.2 3ng/L、5 8.31± 11.4 2ng/L ,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高血压I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I级 (P <0 .0 5 ) ,高血压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级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ET - 1水平为 6 8.98± 8.2 0ng/L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为 16 8.34± 12 .92、112 .33± 8.0 4mmHg ,治疗后分别为 12 8.32± 18.4 3、82 .76± 4 .2 2mmHg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血压与ET - 1水平正相关 ,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血浆ET - 1水平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发因素与中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AMI12小时内进行溶栓的52名中年人和73名老年人的诱发因素,溶栓后再灌注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中年人AMI前有明显诱发因素者比老年组多见(32/52,13/73,P<0.01),再灌注率显著高于老年组(75.0%,50.7%,P<0.0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在两组再灌注病人中差异显著(8/9,1/12,P<0.01)。在中年人组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病人中,心肌梗塞前均存在精神因素和长期吸烟诱因。结论:中年人仰多具诱因,心肌梗塞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老年人,诱发因素可能是诱发中年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AM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心电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急性充分发展期及慢性稳定期。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持续时间短暂,此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过程中,偶可出现异常心电图伪性正常化现象。 患者,男,60岁。心前区疼痛36小时、加重5小时于1987年7月14日入院。查白细胞,ESR,GOT及LDH均增高。ECG:①7月14日18时40分:R_(Ⅱ,Ⅲ,aVF)振幅较高,VAT0.05秒,ST_(Ⅱ,Ⅲ,aVF)倾斜型升高,T波宽大,为早期超急性损伤期下壁心肌梗塞,如图1。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出现ST段异常抬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6岁。因发热伴全身疼痛、少尿、咳嗽痰中带血3天、腹泻1天于1988年1月4月急诊入院。体检;T38℃,BP80/50mmHg,心率120次/min。神志清,酒醉样面容,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肝肋下3cm,质中,有触痛及叩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3.9×10~(10)/L,24h尿量250ml,尿蛋白( ),红细胞( ),颗粒管型1—4/HP。血钾4.6mmol/L,血钠123mmol/L,血氯135.41mmol/L,CO_2CP7.9mmol/L,尿素氮7.31mmol/L。入院后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至26.9mmol/L。临床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入院后即刻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20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